【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阅读下列材-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雄标的问题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康熙

  材料二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熙帝不修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孙中山作此评价的目的。

1回答
2020-10-22 16:2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杜金玉

  (1)第一问考查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由材料中“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知:长城不能全部杜绝边患;由材料中“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可知民心安定才是国家最好的防御;由材料...

2020-10-22 16:29:5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