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代表什么品质?
牡丹花代表什么品质?
牡丹花代表什么品质?
牡丹花代表什么品质?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牡丹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解放后,牡丹种植有长足地发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渐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氛围(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国运昌时花运昌”,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历史上,古都洛阳的牡丹为最多、最好,有两个传统名种,一个开黄花的名姚黄,另一个开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传到今天.“洛阳牡丹天下无”,牡丹已被洛阳市定为市花,并确定每年4月15日——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每当花会期间,中外游人群集,共赏花王.除此之外,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编辑本段洛阳牡丹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沼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被称作“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又传,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后苑沉香亭畔,与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为记眼前美景遂召李白来赋诗,此时诗仙酒醉未醒,半梦半醒之间提笔作《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玄宗贵妃皆大喜赞叹,马上让李龟年谱成曲让梨园乐人演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唯牡丹花开时节也.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有诗记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丁一编辑整理)洛阳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亦可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甚丰,至今已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1100多个品种,以及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绣球型、皇冠型、金环型、千层台阁型、楼子台阁型等十种花型.如今洛阳牡丹商品已具规模,全市商品牡丹面积4万多亩,4800余万株,初步建立“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洛南“隋唐城遗址万亩高效农业观光园”.牡丹遍布全城园林景点、街头花坛、机关庭院和城郊园圃.在科技进步推动下,洛阳牡丹已实现四季开花,盛花期不断延长.洛阳牡丹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花卉市场.1982年9月21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命名牡丹花为洛阳市“市花”,每年根据牡丹开放情况于4月某日至5月某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年起,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27届牡丹花会(2009年),并且第28届牡丹花会也将于2010年4月1日在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隆重开幕.二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洛阳搭台,全省唱戏”,将牡丹花会办成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相传武则天(心月狐下界)酒醉曾写下一道圣旨,命冬季群花齐放.牡丹不开,武便命将牡丹全部斩伐.编辑本段牡丹画家观赏牡丹得天独厚的写生优势,也使洛阳涌现出了王绣、韦娜、张建京、吴非、李建杰、牛振洲、范瑜等一大批以画牡丹而名闻天下的画家.而“平乐农民牡丹画”村,更是家家画牡丹,人人会欣赏,成为名扬中外的一大文化奇观.(潇洒·丁一供稿)编辑本段牡丹诗词牡丹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牡丹李孝光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清平调李白(唐)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题御笔牡丹王国维(清)摩罗西域竟时妆,东海樱花侈国香.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白牡丹韦庄(五代十国)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惜牡丹白居易(唐)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栽牡丹陆游(宋)携锄庭下苍苔,墨紫红手自栽.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牡丹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诗唐李正凡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