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题优答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贾志军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题优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题优答案

1回答
2019-06-30 17:4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占先

  2006年中考语文复习系列:八(下)文言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前人之述备矣南极潇湘薄暮冥冥或异二者之为

  2、翻译下列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为什么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全文回答.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请你谈谈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以及在现实中的积极意义.

  6、根据文中的内容,仿照句子,'用悲、喜“做开头写联语.(可引用原文,也可自己拟写)

  例: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

  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8、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

  9、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1)范仲淹(2)欧阳修

  10、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这样的忧乐观呢?

  11、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蔚然()翼然()暝()佳木秀()翼然临于泉上()伛偻提携()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宴酣之乐()

  觥筹交错()弈者胜()树林阴翳()已而()

  2、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运用的什么方法来突出“太守之乐”的?如何理解“太守之乐”?

  4、“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里不直接点明“庐陵欧阳修”,而将此作此篇的结句,其用意是

  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6、文章第一段写醉翁亭,从落笔,由写到,由写到,自然入题,反映写景从远到近的句子是.

  其中心句是.

  7、作者写早晚景象变化,抓住了“”“”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的景象;写四时,抓住了、、

  、、山间独特的景象细节: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景象.

  8、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写要点即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尤:可:佁然:翕忽:邃:俶尔:

  2、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4、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5、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6、从听水声“心之乐”

2019-06-30 17:47:3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