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报(人教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报(人教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报(人教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报(人教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3分)
1、请将下面成语,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并根据材料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正jīn危坐冥思xiá想
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如恰当的语句.(只填序号)(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3、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拟定一条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10月18日,有关部门公布了北航广西招生事件处理结果.主要当事人庞宏冰受到留党察看2年、行政开除、留用察看1年的处分,另两名主要当事人也受到处分.学校相关责任人受到行政处分.处理结果中称:广西招生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违规收费事件,庞宏冰等人自作主张,擅自收取增招生和定向生的赞助费,严重违背了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要求.
4、研究探索: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图后的【说明】和你所了解的知识,写出你思考的结果.
【说明】图一是泰国皇宫洗手间的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图二是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图三是巴黎圣母院的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
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我的思考结果:(2分)
5、情景对话: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2分)
(2)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2分)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一)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2分)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不以千里称也
D.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8分)
阅读《五柳先生传》中一段文字,完成下面三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每有会意()⑵亲旧知其如此()
⑶衔觞赋诗()⑷晏如也()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⒌对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三)古诗文默写考查(10分)
6.填写下面诗文的上句或下旬,并填写相应的作家或作品.
(1)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个晋代人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难全”一句,其中“此事”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赤壁》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楚有祠(1)者,赐其舍人(2)卮(3)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1)祠(cí):祭祀;(2)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3)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分).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翻译: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2分)
9.用一句话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2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
(一)课内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A.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0、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11、A段②处主要从哪个方面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