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手教育孩子
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呀,打也是一个手段和方式。只要控制好力道就行,以声势夺人。
下面我对应你的例子来说明她该不该打。
1、穿衣事件
哈哈,估计每个家长都遇到这样的事情。
首先,有些孩子是晨闹的,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容易不顺序,经常是怎么都不如意。这个是遗传的,他们的父母中就有这样的。只是大人不会像他们一样纠结穿衣什么的,通常会表现为指责其他人、生闷气、动作缓慢等。
如果是晨闹,那就要尽量建立一种早上活动的快速反应程序=习惯。尽量做到自动化,那就不会闹起来了。
这种情况,孩子不该打。
其次,大人有时高估了孩子的体感。孩子的新陈代谢水平高,动作精细度不高,大人施加的衣物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折磨。这源于大人不科学的“道听途说”,他们坚信自己的正确,而忽略了孩子的特点;他们用自己的经历来度孩子——我都这样生病了,你也会这样。其实否定它很容易,比如穿衣问题,你看一下那些比你要求穿的少的孩子,是不是必然就感冒了?如果有特例,那你的就是伪科学。
这个情况,大人该打。
2、矫情等小螺号
这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恶意要求,打不打她你看自己是否清闲。用空就打,没有空就放了她。
我说的恶意,是指她虽然喜欢小螺号,但并不是每次都刻意追求,只是这次太执着了。其实就是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需要你准备一些备用方案,且保证这些以前用过。这需要你建立一个应对包囊=方略库。比如嬉笑着抱着离开、抱着她边走边唱小螺号、示意她再玩就没有钱去够游泳票了、如果不坚持坐下去我会给你满足一个条件……
如果不用打,就不要打孩子,打后大人也揪心。挑战你的基础底线了,那是需要打的。有时持续地纠缠,一打马上就万事ok了。
3、不配合大家的安排
单纯的不配合,恶意对抗大人以示惩罚,这个也和上面的一样处理就可以。其他情境的我后面再说一些。
如果孩子是因为处在比较疯的情境下,这个就怨不得她了。比如,来客人后的疯,不听话。一般是提供榜样、强制带离、控制相关的引导者。
如果是孩子不愿意从事大人布置的接下来的活动,仅仅是消极拖延。那就需要大人要给与附加的“补偿”,比如,如果你马上和我外出,那我就给你买你最喜欢吃的冰激凌等。只要带离开家,或者纠结的地点,外面有无数的可以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物,当然了,还要践诺你的补偿的。
如果是孩子和大人闹着玩,取乐,那就更不能打了。因为孩子这样就是大人不发作、亲子关系好造成的。烦着,受用着。
少数是孩子身体不舒服、状态不佳造成,这个参照我以前说的,及时安抚就可以了。
4、你(ˇˍˇ) 想~起义?
既然是全职在家照看孩子,那你就安心照看孩子。干一行,爱一行。3个大人带2个孩子都感觉无奈,那其他没有你们这些条件的家长岂不是都进疯人院了?
小孩子不就是闹嘛,假设是你的教养造成的,那再有一段时间你也就解放了——孩子上幼儿园了。这个可以坚持下来的。
如果你真的心里在这个情境下特别想打孩子,不打就心里不由说不出的不舒服,那可能是你的状态出现了偏差。建议你及时看心理医生。如果你自己清楚知道你自己的应激源,比如想工作、夫妻关系不好等等,那你就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必要持续纠结。孩子完全可以让妹妹的家长来带,一个羊也赶两个羊也放,多不了什么工作量。
如果排除前面你的不安分,那可能是现在的照看比较被动或者随意。我建议你学一下幼儿园的老师,每天安排孩子各种“上课”,那你就不会感觉烦了。多聚集一个,其他家长也分工一下,有的负责美术,有的负责体育,有的负责生活,有的负责数学等等。肯定比较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