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固体能溶解油又不和水相溶-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美丽的问题

  什么固体能溶解油又不和水相溶

  什么固体能溶解油又不和水相溶

1回答
2020-10-30 09:4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柳溪

  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我们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意味着溶剂为水,比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认为是具有同样的意思.溶解度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一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由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温度、溶解过程中所伴随的熵的变化以及其他物质的存在及多少所决定的,有时还与气压或气体溶质的分压有关.因此,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好能够表述成:“在某温度,某气压下,某物质在某物质中的溶解度为xxxx.”,如无指明,则温度及气压通常指的是标准状况(STP)

  溶剂通常分为两大类: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溶剂种类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可以被概括为:“溶其所似”.意思是说,极性溶剂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够溶解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比如,食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能在水中溶解,却不能在乙醇中溶解.

  在有机化学中一般会用到的溶剂有丙酮、乙醇、水和苯.

  水以及非极性溶剂是不能互溶的;如果你非要这么做,它们也不会形成均一的混合物,最终会分离为两层,又或者是形成看起来像牛奶一样的乳浊液.

  溶解性

  ①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②溶解性是物理性质,溶解是物理变化.

  ③溶解性是由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固体)

  难溶(不溶)微溶可溶易溶

  (20℃)10g

  ④利用溶解性可有以下应用:

  a、判断气体收集方法

  可溶(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取气法

  如:CO2而H2,O2溶解性不好,可用排水取气法.

  b、判断混合物分离方法

  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明显不同时,可用过滤法分离.

  如:KNO3(易溶)与CaCO3(难溶)可用过滤法分离;

  而C与MnO2二者均不溶NaClKNO3均易溶,都不能用过滤法分离.

  溶解度算法: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通常为水)

  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如食盐或蔗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溶液并不一定为液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比如均匀的合金和空气都可以称为溶液.

  当两种物质互溶时,一般把质量大的物质称为溶剂(如有水在其中,一般习惯将水称为溶剂)溶液中的

  溶质粒子小于1纳米,无丁达尔现象.

  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当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如硝酸铵等;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盐、蔗糖.

  一些溶质溶解后,会改变原有溶剂的性质,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电离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与氯离子,故形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纯水不导电);乙二醇溶解在水中,可降低水的凝固点.

2020-10-30 09:45:3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