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国语》中有“和实生物”的说法,说-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罗丹羽的问题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国语》中有“和实生物”的说法,说的是各种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前提下相互协调、融合,最终都能得到发展,生生不息。古人这种认识启示我们去思考古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国语》中有“和实生物”的说法,说的是各种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前提下相互协调、融合,最终都能得到发展,生生不息。

  古人这种认识启示我们去思考古今中外各种相关的问题,自然万物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与文化之间的……

  请以“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1回答
2019-07-17 20:0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黄鸿翔

  和

  苍茫大漠之中一个翠绿的仙人掌生机勃勃是一种和之美,古树绿荫之下一朵耀眼鲜活的红花点缀也是一种和之美.“和”以其独特的魅力充满天地宇宙,以其元素协调的功能让天地开满生生不息的和谐之花.

  我们自古便认为狼与人是对立的,不可能在一个天空下和谐共存.然而《狼图腾》的出现告诉我们:人与狼之间一样可以相互协调融合地生存在腾格里下的草原上.人在那里放牧、养马、享受草原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为狼的生存提供环境;而狼的责任是限制人农耕之心贪婪肆虐:一旦我们想放纵野心,不计后果地开垦,狼无食可寻,就会以杀羊噬马来予以使狼的行为有了回报.草、黄羊、狼、人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的食物链.于是,在一年年的放牧生涯中,人规矩,不敢肆意妄为,狼亦使人的行为有了限制.狼教给人如何循环生产,如何机警狩猎,如何热爱草原,而黄羊的敬献,甚至是神灵的敬仰就成为人对狼的回馈.正是两者凶残与怯懦在生存中不断磨合,才使土地退化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大草原的原始纯净之美.“和”使腾格里的天空充满人与自然和谐的音符,使人与狼皆在进化中发展,生生不息.

      不但人与自然相处体现着“和”为贵之美,人与人之间也不乏“和”的乐章.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文武各有道,到太宗与魏征的纳谏佳话,再到伟人林肯的取其政敌之优,与己之优共发展,一切无不体现“和”的优点:兼容并包,使其均得进步.

        现代的我们也认可了人与人之间“和”可带来的双赢之意,但在涉及到文化与传统方面我们做得却不尽人意.为了民族传统的尊严,我们抵制日货;为了民族文化的留守,我们排斥“洋节”,我们甚至高呼:“独爱紫藤庐,不爱星巴克”的口号.我们本想让文化在坚守中长存,却忽视了传统与文化的“和”与人之间的“和”同样,只有将不同文化的不同元素有机组合协调,我们才可以为旧有文化注入新活力,使其发展不息.我们完全可以领教洋节内涵,扬我传统节日之光,吸收外来文化精粹,更好理解本我文化真谛.在比较中体现不同,在协调之中发现各自前进方向,这才是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对文化融合该做的.融合的是形式,而我们在意的是内涵.通过形式的“和”,我们可以让传统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力量,让文化共同进步,不是吗?因而面对文化与传统,抵制绝非智举,明智地引导“和”的方式与“和”的方向才是正文.

        “和”是去掉两者之间抵制的外壳,使其本质协调,和谐发展;和”是选择精华,于磨合处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唯和才有前进,唯和才有提高,让我们摒弃旧有对“和”之忍让退缩的错误观念,在“和”之路上走得矫健.

2019-07-17 20:10:1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