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2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2.1情、景、事、理的浑融
2.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陶渊明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如《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所以,他的田园诗在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怀古田舍》诗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一个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密切关怀.《于西田获早稻》诗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归园田居》第四首说:“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有会而作》说:“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岁暮和张常侍》说:“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乞食》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田园生活过到如此困顿地步,田园诗写到如此辛酸程度,古今唯陶渊明一人而已.
这些诗虽然大多数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