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甘俊英的问题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1回答
2019-07-26 21:2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常华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书之多喻为海,人们总以“沧海一粟”自谦为读书之少,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而现在的我,顿觉所读的书竟连“沧海一粟”都不敢言.偶有空暇也喜欢读一些婉约小说和诗词散文做为消遣,总不大愿意去读整本的教育专著和教学理论书籍,我觉得那是件苦差事.去年九月当我再次走进一年级的同时我也走进了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并随之被书中薛老师那自由飞舞的语言、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智慧深深感动,让我仅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便一口气读完了它.在此我也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读这本书的所得与各位老师一同分享,尤其是和低年级的同仁们共勉以共同走向“心平气和”的工作状态.

  一、

  “心平气和”地管理班级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叫呱呱,所以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作为一位和一年级孩子摸爬滚打近十年的“孩子王”其间我也自学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法宝如: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训斥、抓住典型……这样一来,好象班级常规极好,但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脾气变得日日暴躁起来了.当陷入这种以暴制暴的狼狈状态,时间一长也就没有效果了,最后是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是薛老师告诉了我唯有走向“平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1.常规训练从“安静”开始

  在一年级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说:“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的确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平时讲课薛老师的声音尽量小,并要求学生读书“少用嗓子多用心”,还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便懂得静是好的,终于很闹的孩子也能坐得住,也能静下来,这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

  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有各种优美的轻音乐,如《雪绒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慢慢地,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习,包括休息;慢慢地,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音乐成了这个班级形成优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并快乐地成长.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规范纪律

  薛老师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惩戒是必须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独腿软骨的巨人,立不稳更不要说长足前进了.”所以老师在开始一定要硬着心肠严格要求,把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纠正,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她所带班级的班规就是:“自己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加倍惩罚.”可见惩戒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薛老师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可爱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薛老师与家长的一次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读后感《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读到这些管理班级的高超手法给我的震撼很大.现在才知道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境界,有时以柔克刚的管理方法来得更有效果.

  二、“心平气和”地教学语文

  1.坚持不懈抓语感

  “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没有语感,语文成了什么?枯燥的知识碎屑,无聊的淘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养.”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个孩子都会两个两个字地顿着读,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多次的范读指导还没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没能坚持下去,松一阵紧一阵地练习,因而效果总不如意.而薛老师一直顽固地坚守训练: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地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体会“文字就是乐谱,读书就是唱歌.”这样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让我感动之余也让我下定决心,对孩子们的语感训练一定要抓紧.因为,一年级是培养语感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错过了,就错过了.机械呆板的声音一旦形成,将来费多少力气,耗多少时间也不能挽回了.

  2.将读书进行到底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是薛老师发自肺腑的话语.薛老师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她那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心境失衡,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就带领她的这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让他们尽早培养起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课外阅读给这个一年级注入了非同寻常的活力,正所谓:“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只要他们上了‘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的路子,别说语文,所有功课的学习都将如同远航的帆船,拥有了持久强劲的顺风.”“一旦孩子爱读,一旦到了孩子催着家长不断给他们买新书,语文将是最先驰出家长视野的骏马,语文必将是载起其他功课乘风远航的浩荡江水.”薜老师在“课外阅读”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独到见解,我想这是对我最大的鞭策:“一个连自己都不读书的教师是不会引导学生来读书的.”想起我每天总认为自己太忙,管理班级忙,备课忙,改作业忙,应付各项检查更忙…….正是在这样忙忙碌碌中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贫乏.今后一定要跟着薛老师走入阅读的神圣殿堂,并始终保持这样的一个好习惯,无论如何,再苦再难,也要挺住----将读书进行到底.

  3.对考试分数做到“心平”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12年下来就是一头猪也会被训练得善于考试了.”书中这振聋发聩的一句话不得不让我们审视自己的教学,扪心自问:“分数的背后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备足了强劲的后劲了吗?”面对班级中几十张天真活泼的孩子,我想我们应该和薛老师一样树立相同的教育观,那就是:“健康第一,品行第二,学习第三.”并坚决执行素质教育

2019-07-26 21:34:1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