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马可的问题

  【有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

  有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不是人人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内容不要超出这个范围。①立意要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1回答
2019-08-03 06:5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文胜

  凭心灵选择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是啊,许多事情需要选择。其上者,如鲁迅为改造国民性而弃医从文;其下者,如张爱玲所说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类。一条道路固然单调,但有时候,太多或太难的选择未尝不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是心灵的痛苦。(

  点评:

  类比开篇,有厚重感。)前些日子,在看陈寅恪的著作——一些唐宋史论及《柳如是别传》。我感慨于陈寅恪坚硬的品格,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事实,保持着对史学、对民生的终极关怀。国民党时期,他曾写下“九鼎铭辞争颂德”;十年动乱之中,他又写下“文章唯是颂陶唐”。由于他的坚贞不阿,他屡遭迫害,以至于哀叹“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但他从未放弃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于目盲脚膑后写成辉煌巨著《柳如是别传》。“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从陈老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他的那份坦荡,他是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这条艰辛道路的。是什么给了他这种惊人的勇气呢?余英时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他说:“知识分子天生就是文化价值的捍卫者,正是因为有了超人的精神力量,他才能对现实中的不平提出批判。”是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对民族、民生的关切,对历史的严肃认真,让陈寅格选择了这条道路,最终流芳百世。而在同样的考验面前,有些人却表现出软骨头,虽为新儒大师,却甘愿做了江青的“侍臣”,与陈恪俗的节操相比,天壤之别。(由例子引入,在叙述中渐显心灵在选择中的作用。采用对比论证。)由此,我懂得了,面对人生选择,靠的是心灵的力量,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在析事中悟理。)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新思潮、新事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面临着将传统文化、旧体制下的思路与新思潮加以整合的任务。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已稍滞后于社会的变革。不错,我们目前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但人文学科绝不可放松。相反,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发挥更大作用,而我,也决心选择人文科学为我终生的事业。因为,中国国民最缺乏人文精神,而这一空白需要几代人文工作者贡献一生才能弥补。我也明白这样的选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意味着要放弃很多物质的享受,吃很多苦。但我甘愿,只为着我对人文学科的热爱,对社会、民生的关心。(进一步,赋予新意。)用心灵选择的人生道路,纵有痛苦,我亦无怨无悔。(卒章显志。)

  【总评】扣紧话题,道出“我选择的人生道路——为人文科学而献身”。作者在文章中很自然地树立了一位人生榜样——陈寅恪,以他为支撑,因而作者的说理不显空洞与说教,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从陈寅恪的选择到“我”的选择,作者始终围绕着“选择高尚的人生道路,纵有痛苦,我亦无怨无悔”这一中心来写,主旨突出。文中述及鲁迅、张爱玲,论及《柳如是别传》,引述陈老的诗句,反映了作者开阔的文学视野与较好的文化底蕴。

2019-08-03 06:56:5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