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的
(1)试拌混凝土体积=(4.5+2.7+9.9+18.9)/2.385=15L
将调整后各材料的用量*(1000L/15L)后得到每m³材料用量:
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砂:碎石=300kg:180kg:660kg:1260kg
容重校核=2400kg/m³,符合普通混凝土的容重要求,所以校核合格.
故:每m³材料用量=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砂:碎石=300kg:180kg:660kg:1260kg,W/C=0.60,砂率=34.4%
(2)施工配合比=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砂:碎石=300kg:(180kg-660*3.5%-1260*1%):660kg*(1+3.5%):1260kg*(1+1%)=300kg:144kg:683kg:1273kg
(3)施工配合比的W/C=0.48,砂率=34.9%,与实验室配合比的水灰比、砂率相比,水灰比减小、砂率增大,如果将实验室配合比当做施工配合比使用,则28d抗压强度会降低,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因砂率增大而坍落度检测结果可能会产生粘聚性变差、保水性变好、流动性变差的问题,如果进一步为增加坍落度而用加水的办法的话,就会发生28d抗压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的后果.
问题二的
首先,应明确的是,适合于全国各地的“通用测强曲线”是不存在的,一般是各地根据自己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适合本地或本单位的回弹测强曲线.无测强曲线时,应按回弹检测混凝土的相关规范进行.此处,按《公路路基路面测试规程(JTGE60-2008)》给予解答.
第一步:将实测的16个回弹值34,35,35,35,35,35,36,36,36,37,37,38,38,38,38,38的三个最小值(34、35、35)和三个最大值(3个38)去掉,余下的10个值为:35,35,35,36,36,36,37,37,38,38,取其平均值=36.3.
第二步:求回弹修正值.因为从题面上没有找到检测位置是箱梁内侧还是箱梁外测,所以看不出到底是+45°还是-45°,所以分别计算其修正值:
+45°时,平均值=36.3,则修正值=-3.2,回弹结果修正值=36.3+(-3.2)=33.1;同理-45°时,平均值=36.3,则修正值=+2.2,回弹结果修正值=36.3+(+2.2)=38.5
第三步:根据平均碳化深度好回弹结果修正值查表或根据平均碳化深度和本地的测强曲线计算混凝土强度计算值R:因为平均碳化深度=0,所以
根据查表得:+45°时R=28.0MPa,-45°时R=38.5MPa;
根据题意给定测强曲线得:
+45°时R=0.025×Rm2.0108=28.4MPa,
-45°时R=R=0.025×Rm2.0108=38.5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