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现象,文化建设等)属于什么学科的研究范畴?】-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增海的问题

  【文化(文化现象,文化建设等)属于什么学科的研究范畴?】

  文化(文化现象,文化建设等)属于什么学科的研究范畴?

1回答
2019-08-05 07:0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苏荣国

  仅供参考资料:

  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

  百科名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标准号是“GB/T13745-92”.该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它是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负责起草,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综合计划局、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司、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司、中国科协、中国科协干部管理培训中心等单位参加起草.

  目录

  简介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编辑本段简介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国家于2006年开始对现行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学科分类与代码》共设五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并赋予代码.《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

  编辑本段《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92)

  自然科学:110-数学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130-力学140-物理学150-化学160-天文学170-地球科学180-生物学

  农业科学:210-农学220-林学230-畜牧、兽医科学240-水产学

  医药科学:310-基础医学320-临床医学330-预防医学与卫生学340-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350-药学360-中医学与中药学

  工程与技术科学:410-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420-测绘科学技术430-材料科学440-矿山工程技术450-冶金工程技术460-机械工程470-动力与电气工程480-能源科学技术490-核科学技术510-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520-计算机科学技术530-化学工程540-纺织科学技术550-食品科学技术560-土木建筑工程570-水利工程580-交通运输工程590-航空、航天科学技术610-环境科学技术620-安全科学技术630-管理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710-马克思主义720-哲学730-宗教学740-语言学750-文学760-艺术学770-历史学780-考古学790-经济学810-政治学820-法学830-军事学840-社会学850-民族学860-新闻学与传播学870-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880-教育学890-体育科学910-统计学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andcode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相关术语:

  3.1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分类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6.2本标准仅对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共设58个一级学科.门类排列顺序是:A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B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C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相应五个门类为科技统计使用,不在标准中出现.

  6.3本标准中学科排列次序和级别与学科重要程度无关.

  6.4本标准纳入了成长中的新兴学科,萌芽中的新兴学科暂不纳入,充分反映了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并给学科的发展留有余地,使之成为开放型体系.

  6.5在本分类体系,尤其在工程与技术科学分类体系中,出现的学科与专业、行业、产品名称相同,但其涵义不同.

  6.6分类体系中的名称,原则上用学科名称,考虑实际应用及学科分类层次的需要,有少量“学科群”名称出现.

  6.7一级学科根据情况,分别选用“××学”、“××科学”、“××科学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科学”五种名称.

  6.8交叉或具有双重属性的学科,可在两处列类,只在一处给代码,其相关位置不给代码,在说明栏注“见×××·××××(代码)”或“参见×××·××××(代码)”.

  6.9一级学科下的分支学科,根据确定学科位置的不同特征进行划分,原则上取一个特征,考虑学科特点及使用需要,对有些学科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

2019-08-05 07:07:0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