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林依玉的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某校九年级】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某校九年级的同学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回望历史上的“三大盛世”.

  【图片看历史】甲同学展示了两组图片:

  第一组

  第二组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杜甫《忆昔》《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1)请观察这两组图片说出盛世的两个共同特征.

  【古人述历史】

  乙同学查阅史书,找到了三段材料: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孝文帝本纪》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贞观政要•政体》

  “为治之道,在于休养生民,而民之所以休养,在于去其累民者.使其心宽自得,以各谋其生,各安其业.”

  --《清实录•乾隆实录卷十》

  (2)根据材料归纳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上观点与诸子百家中的那一学派思想最为接近?

  【今人评历史】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而且盛世的倾颓,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定局.丙同学从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两个观点:

  绝对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汉文帝、景帝、武帝或唐太宗、武后、玄宗或清康熙、雍正、乾隆手中,因为他们优异的个人特质,可以成就盛世,但如果碰上庸碌无为的皇帝,就会连守成都做不到,至于碰上个昏庸无道的暴君,那就只会搞得天下大乱了.

  --陈勤《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历史上的统治集团在进入盛世后,大多趋向“持盈保泰”、“护守成宪”,满足于维持现状,…乃至纵情于声色犬马,陶醉于歌舞升平,根本看不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

  --姚有志、李元鹏、钟少异《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3)以古鉴今是史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请你根据这两段材料以简练的语言为我国执政党提两点执政建议.

1回答
2019-08-12 09:4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雷琪

  (1)此题图片型简答题,考查的是学生读图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疆域图、唐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可以看出这三个盛世时都疆域辽阔,国家统一.《史记》反映了西汉文化的发展,杜甫《忆昔》反映了唐朝文化的繁荣,《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反映了清朝文化的发展.因此由第二组图片可以看出这三个盛世时期都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孝文帝本纪》的材料反映了重视农业发展的思想;《贞观政要•政体》《清实录•乾隆实录卷十》的材料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爱惜民力,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的思想.他们的观点与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治国的思想非常接近.

  (3)此题是一道拓展思考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陈勤《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的材料可以看出要健全民主与法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由姚有志、李元鹏、钟少异《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的材料可以看出提高忧患意识,要不断的开拓进取,要反腐倡廉,加强廉政建设等.

  故答案为:

  (1)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任答一点即可.)文化繁荣或文学作品中折射了盛世状况(任答一点即可.)

  (2)以民为本,重视发展农业.(任答一点即可.答轻徭薄赋、减少税收等不给分.)儒家.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任答一点即可.)提高忧患意识,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任答一点即可.)

2019-08-12 09:44:1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