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锦华的问题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sn,如果加速度为a.试证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sn,如果加速】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sn,如果加速度为a.试证明: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sn,如果加速度为a.

  试证明:(1)s2-s1=s3-s2=…=sn-s(n-1)=(at)^2

  (2)s4-s1=s5-s2=s6-s3=…=3(at)^2

1回答
2020-11-14 10:1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何小朝

  x=ut+½at²的物理意义:

  x是t时间内的位移(displacement),不是路程(distance);

  u是初速度,不要用速率的概念,否则会对以后的学习带来麻烦;

  a是加速度,是匀加速度(uniformacceleration),不是平均加速度(averageacceleration);

  t是时间,不是简单的时刻概念.

  2、公式x=ut+½at²的适用条件:

  (1)、匀加速度;

  (2)、一维直线运动.

  3、公式x=ut+½at²的完整意思:

  以初速度u、匀加速度a,在t秒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置产生的移动.

  4、Δx=at²的实际意义:

  经过t秒后,速度变成v,此后又经历第二段时间t秒,

  第二个t秒内的位移:x’=vt+½at²

  Δx=x'-x=(v-u)t=(at)t=at²

  所以,Δx=at²的实际意义是: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两个连续的、同样的时间间隔内,第二段时间内比第

  一段时间内,多产生的位移.

  5、举例验证:

  例题:一物体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6m/s².

  第一个1秒内的位移:x1=2×1+½×6×1²=5

  第二个1秒内的位移:x2=(2+6×1)×1+½×6×1²=11

  x2-x1=11-5=6(m)

  at²=6×1²=6(m)[正确]

  第一个2秒内的位移:x1=2×2+½×6×2²=16

  第二个2秒内的位移:x2=(2+6×2)×2+½×6×2²=40

  x2-x1=40-16=24(m)

  at²=6×2²=24(m)[正确]

  第一个3秒内的位移:x1=2×3+½×6×3²=33

  第二个3秒内的位移:x2=(2+6×3)×3+½×6×3²=87

  x2-x1=87-33=54(m)

  at²=6×3²=54(m)[正确]

  第一个4秒内的位移:x1=2×4+½×6×4²=56

  第二个4秒内的位移:x2=(2+6×4)×4+½×6×4²=152

  x2-x1=152-56=96(m)

  at²=6×4²=96(m)[正确]

  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x1=2×5+½×6×5²=85

  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x2=(2+6×5)×5+½×6×5²=235

  x2-x1=235-85=150(m)

  at²=6×5²=150(m)[正确]

  .

  楼主应该明白了吧?欢迎一起讨论.

2020-11-14 10:21:0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