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先按这个专家说的,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根据变化的速率再决定是否复诊或者继续看发育科。上海医生给的这个结果貌似和你以前看的有不同,但他也没有排除某些发育问题,仅仅是一种“非典型自闭症”的排除,这个对你而言也算是一个好的结果,虽然和前面的医生差不多的诊断。
1、发脾气
发脾气是很多发育问题的伴生反应,通过这个也可以推断你的孩子应该是在某些方面与大多数孩子是有实质不同的,究竟是什么,也许医生也难以判断,毕竟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限,不能够核实孩子的体验和所想,这也是儿童诊断的一个瓶颈,各个科室都如此,因此也不能抱怨医生不能确诊。
A、找规律
从情境、对象、状态和时间等要素方面找孩子发脾气的规律。这个规律反映了孩子发脾气行为的特异性,如果存在这个规律,那就比较好控制,也容易再分析其引发的原因和你自己控制干预的策略制定。
这个你先摸索着,有了结论后反馈给我。
B、安抚
通常,发育问题伴生的发脾气是不容易安抚的,无论是哪个监护者来安抚,他们都很难安静下来。即便是老师面前,他们的发脾气的概率也不会减少,表达程度也不减弱。
通常我们的安抚方式有:近体接触(抱一下等身体安抚)、满足的替代(这个不能满足就用一个类似的来替代)、转移注意(用等值的或者他更感兴趣的来吸引他,可能是语言提示,也可能是现场实物转移)、说教和承诺奖励。你自己反复去尝试这些方法,变式很多,看他对哪种安抚方式他相对比较敏感,以后就多用这个。
同样,不能追求立竿见影或者速效的,只要相对有效的就可以。久而久之他会形成一种应对模式的,等这个模式形成后,安抚的效果会更明显,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老师也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C、带离情境
两种方式:
a、感觉阻断。视线或者听觉阻断,比如,你蹲下来,挡住孩子的视线,用手抚摸孩子的耳侧,进行说教什么的。就是把孩子从受挫情境中隔离开来。
b、带离。带离发脾气的情境,这个方法多大部分孩子的发脾气是有效的。
D、大人卷入
孩子因能力不足或者受挫时,大人可以加进来“帮助”或者站在他的一边。比如,手把手带操作、大人重复操作并表现出娱乐化的低能、“惩罚”导致孩子受挫的物品等。
2、动作训练
这个要结合生活活动来进行,一定要通过分析孩子的操作流程和难度点来减低难度。比如扣纽扣,那就把扣眼弄大一些;穿鞋,如果是比较胖碗不下腰,就用非系扣鞋,如果是不能系,那就用粘贴扣,同样需要把鞋子弄得跗面高一些;穿衣服,孩子可能是不能“后背”,你可以教孩子双手提衣服肩部,衣服背面向外,双手前伸,然后自下而上后甩,这样就过背了。
也就是说,有很多小的窍门来破解孩子的动作精细度不足的问题。你多观察别人的做法,也可以向幼儿园的老师请教。通常,这方面幼儿园老师的方法是最多的。
孩子暂时不能做的,也别反复教他。大人替代他做就可以了,但你要让孩子在这个时候喊大人来帮忙。
3、幼儿园乱跑
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结识孩子的同学,让他们成为好友,混熟悉了,他的遵从性会好一些。同时,另一方面私下和老师说,让他们坐一桌或者在一个组内,让老师布置对方下课照看你孩子的任务。
出门跑,这个不仅仅是幼儿园下课或者放学,应该在生活中他经常是在这样的。在危险的环境下,一定要语言提示+行为限制。这个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当前你要紧张起来,免得孩子发生危险。
幼儿园哭闹,这个也会持续一段时间,长度不确定,一般不会超过中班。应对的策略同样是让孩子熟悉老师、同学和环境。比如,一同上学放学、多训练孩子的幼儿园所需的能力、和老师处好关系、放学后多在班级和校园内玩等。
4、专注力不够
你检索一下“多动症”和“注意力缺陷”,看你孩子的行为相符水平怎样。这个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多动症,也是一种发育障碍。由于其有继发性,既然现在遇到了,你还是自己先排除一下为好,虽然以前不存在这个担忧。
还有,就是学的书籍对他而言难度太高或者身边有其他他更感兴趣的事情可做。你多分析、多尝试,看孩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关注当前的学习对象或者活动的。这个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是你应该具有的一种意识准备,毕竟我没有现场观察,很多孩子的现场行为我的信息量太少,没有办法帮你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