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at^2)/2可以求出a=4m/s^2第九秒末的速度是Vo=at=36m/s,第十秒末的速度是Vt=40m/s2aS=Vt^2-Vo^2,S=38m2,明天再给你补充1:假设有N节车厢,可以得出这两个方程S/n=[(2s)^2]/2,S=[a(6s)^2]/2这两个方程联立可以得出n=92: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每个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位移之比为1:3:5:7:9……所以由前两秒经过一节车厢可以得出第一秒经过了1/4节车厢,第五秒内经过了9/4节车厢,第六秒经过了11/4节车厢,所以后两秒通过的车厢为5节3:2aS/9=Vt^2-Vo^2,Vt=6a,S=18a联立的Vo=(4√2)a,t=4√2s所以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所用的时间为(6-4√2)s
第一问:
图我就不画了,你自己画一下。
第一个图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水平面支持力N,滑动摩擦力f,水平拉力F。
第二个图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水平面支持力N1,滑动摩擦力f1,斜向左下推力F‘。第二问:
根据物体一开始的运动情况可以求出它的加速度a。
已知位移L=10m、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10m/s。
则有加速度a=(10^2-0^2)/(2xL)=5m/s^2
受力分析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umg=ma代入数据有:动摩擦因数u=0.25第三问;
根据F变化后的受力分析:(注意:力F变化了,对应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都会改变)
N1=GFsin53'=32N。
f1=uN1=0.25x32N=8N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Fcos53'f1=ma1代入数据得:a1=-8.5m/s^2(负号表示方向,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F变化后的运动,初速度V=10m/s,末速度为零,加速度a1=-8.5m/s^2。
所以位移为:
X=(0^2-10^2)/(2X-8.5)=100/17米。
1、把水平方向上的力F分解成水平方向的Fx=F*cos(α)和垂直方向的Fy=F*sin(α)。支持力N=G-Fy。2、因为物体匀速运动所以水平方向河里为零,所以摩擦力f=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