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王景字仲通,乐流冉邯人也。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王景字仲通,乐流冉邯人也。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遏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初,平帝时,河汴决坏,示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书奏,光武即为发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①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武得此遂止。后汴渠动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生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②,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遗漏之患。明年夏,渠成。景由是知名。建安八年,行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③“稻田,景乃驱率吏民,候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皆著于乡亭,庐江传其文词。卒于官。
注:①瓠子:黄河一段堤岸名,在河南滑县境内。
②绩:应作“碛”,砥碛:指河中的沙堆、石头。
③芍qu8陂:蓄水池名,在今安徽寿县安丰塘以东。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虽未修理,其患犹可。
B.宜须平静,更宜其事。
C.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
D.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宜改修堤坊,以安百姓。
樊哙侧其盾以撞。
B.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C.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书奏,光武即为发卒。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奏,光武即为(景)发卒。
B.且(国)新被兵革,方兴役力。
C.十里立一水门,令(人)更相洄注。
D.(帝)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庶炽盛——百姓情绪高涨
B.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致使土地肥沃而粮食却总是不足
C.令民知常禁——使老百姓了解经常的禁止
D.方营河功——正在进行治理黄河的工程
(5)以下各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王景有治理水患的才能的一组是
①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
②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
③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
④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
⑤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⑤(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景年少学《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王景性格沉稳,多才多艺。被征召到司空府任职。
B.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认为,应拿出必要的花费和工夫改筑和修理堤防。而浚仪县令乐俊则认为目前修筑堤坊不合时宜,光武最终采用了乐俊的建议。
C.明帝对王景的陈述大为赞赏,于是这年夏天,征发民工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负责从荥阳以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的修渠筑堤的工程。
D.王景任庐江太守时,郡内有从前楚相孙叔敖所开辟的芍坡稻田,王景便率领官吏百姓,重新修整农田,教民用犁耕种。从此,庐江境内富饶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