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开头写到地上的积雪和空中的树枝,它们与浮动的风筝是一种-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马淑萍的问题

  【本文开头写到地上的积雪和空中的树枝,它们与浮动的风筝是一种什么关系?描写它们有何作用】

  本文开头写到地上的积雪和空中的树枝,它们与浮动的风筝是一种什么关系?描写它们有何作用

1回答
2019-08-22 04:4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范国伟

  风筝鲁迅阅读题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在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3."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关于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作者说不幸?

  4.精神虐杀这一幕指的是什么?

  5.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的心情?

  1、文段选自课文《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并写出他的一部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恍然大悟(wù):形容突然醒悟

  ②苦心孤诣(yì):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虐杀(扼杀)偶而(偶然)

  嫌恶(讨厌)惊惶(惊慌)

  4、文中的“严冬”意义一样吗?

  前一个“严冬”是指:天气的寒冷

  后一个“严冬”是指:写我的心情沉重

  5、“我恍然大悟似的,……”一句中“悟”具体指什么?

  悟到弟弟在后园拾枯竹是为了做风筝.

  6、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果然”一词?

  不出所料,有真的被“我”猜中的意思.

  7、文章第②段中带点的“荡漾”在句中有什么含义?

  看见远处一二风筝浮动,想起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春天在这“天空中荡漾”.

  8、哪些景物“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你认为作者为何要写如此美丽的“春日的温和”景象呢?

  景物:杨柳、山桃、风筝;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将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天的“温和”映衬,透露了不满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9、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我”得知弟弟背着“我”做风筝时的狂怒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的“我”摧残小兄弟的风筝时的动作神态的词,感受一下,“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和感情?)

  抓断、掷、踏扁;“我”当时非常的愤怒,觉得弟弟这样瞒了“我”做风筝是对“我”这个做兄长的权威的挑战.

  10、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如果把“掷”改为“扔”,“踏”改为“踩”就无法表现“我”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

  11、第④段的画线句中,“抓断”、“掷”、“踏扁”等动作描写,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

  独断专横,蛮不讲理

  12、“我”对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每种不超过15个字).

  ①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可笑可鄙.②破坏(折断、踏扁)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13、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④段的内容.

  “我”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

  14、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我”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

  15、根据课文,指出“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

  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

  16、为什么说不让弟弟放风筝是“精神的虐杀”?

  因为在我的强制下,剥夺了弟弟游戏的权力,使弟弟无法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于弟弟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

  17、第⑤段的画线句中“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极度后悔、内疚、自责,感到万分沉重.

  18、“我”极力去讨小兄弟的宽恕,而小兄弟却“什么也记不得了”.这一组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我”想补过却无法补过的沉重心情.

  19、第⑧段和第?段中加点的两个“沉重”的内涵一样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一样.前一个“沉重”是对自己的过错深感内疚,想寻求宽恕而未得到的痛苦,后一个“沉重”是从弟弟对此事的淡忘,或者是习以为常中,“我”深感这种悲剧还将延续的痛苦.

  20、“我还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弟弟对精神的虐杀毫无怨恨,全然忘却,“我”也无法补过,悲哀更深沉;被虐杀者苦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令人悲哀沉重.

  21、文章结尾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儿童的天性一旦被伤害,是难以挽回的.

  22、课文开头写见到空中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惊异”的是北京竟在这样的冬季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密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救.结构上看,“惊异和悲哀”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23、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种悲哀是无法把握的?

  想讨兹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想补过却毫无办法,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是不在“我”的掌控之中的.

  24、课文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25、“我”为什么要反对弟弟做风筝?这种做法对不对?

  因为我认为做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行为.不对,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禁止弟弟放风筝就是扼杀了弟弟的天性.

  26、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用“”划出来.(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7、“我”看了外国

2019-08-22 04:47:0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