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特殊的挫折经历的话,你孩子的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不算什么问题,所以你不必紧张,也别发烦。如果存在严重的挫折经历,你需要补充给我,下面我就假设没有类似的经历。
每个孩子的对人心理空间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他们需要更宽松的环境和固定的友好人际圈。依赖你仅仅是他的一种表现,她信任你,这对你来说是好事。拓展相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来做变式调整。
A、结识固定的伙伴,比如邻居、同学等,平时多在一起玩。孩子的交往是由大人控制的,这个要求其实是对孩子的父母讲的,你要结识这些人的父母。玩多了,他对应的经验就会增加,一些变通和缓冲策略也会自然生成。
B、和悦宽松的家庭氛围。由于孩子的行为受气质制约,而气质则遗传于父母,往往这些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是敏感、多疑、挑剔或严厉的,家庭氛围的营造也是一个难点,但愿你们不是。也有是家庭中的教养冲突,家人间的不合等也会造成孩子的对人紧张。
C、对已经发生的且你们期望的行为给予及时强化,注意时序,不是事前催促和逼迫,否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回避。一些流行的无条件褒奖、鼓励等形式对你孩子可能是一种伤害。如果孩子表现出回避,就不要坚持让孩子做。这点你可能很抵触,是否这样和你的个人3观有关,如果你不信任我,那你就听流行的媒介说辞,我不强求。
除了孩子个人因素外,还有就是活动效能感的影响。她感觉自己不胜任的活动,更倾向于回避。所以,在执行前面3条的基础上,很多外面的活动,包括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你都需要在去之前和孩子一起进行“预习”,活动后及时“复习”巩固。艺高人胆大的道理你肯定懂的。
第三,平时留意同龄孩子间的流行,包括玩具、学材、活动、技能学习等方面,别人接触的,尽量也让孩子接触,这是孩子心理空间拓展的另外一种方法。
针对你帖子中的一些细节,我补充回复一下,我会用数字标识来区分。
①上学分手哭闹
这没有问题,对你孩子而言发生这个情况很正常,可能是假期导致对你们的依恋。有时因病中断上学、家里来客人等一些生活事件也会导致孩子在和大人分手的时候易感。
坚持继续送,她会像老师说的那样,你们离开她就好了。
②课外班不能参与
你暂时中止这类学习,等孩子到了中班以后再视情来尝试。没有必要去强制追求这些,对你孩子而言可能付出的代价会更高。这有什么可着急的,机构教的很多东西,你都可以教孩子。如果你不会,那去视频网站上找一下。没有研究证明不上幼儿园或者不上课外班的孩子就没有发展或者考不上好的大学。纯属是你们从众烧钱以求心理安慰。
③熟悉学校环境和是否有分离焦虑关联不是很大,她确实是熟悉了,但分离的片刻这些背景的支持进入不到她的内存中,所以你别质疑或者怀疑她是否适应了学校。
④独立要求
亲子之间的感情就是通过生活互动来实现和加强的,她不能按你要求的独立去表达,那说明环境和她个人的一些要素不是明显地支持她这样表达,所以也没有必要坚持她这样做。
你说的一些生活活动肯定会独立完成的,没有一个正常的大人或者大孩子还需要家长陪着做这些,你且享受着。这就是一个视角的问题,有的家长孩子私下抱怨孩子和他们不亲呢。
至此,“该怎么办”的问题我回答得差不多了,如果有什么需要请明示。由于教养相关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体现,如果和你的价值有冲突,就不用回复我了,你可以继续看各种媒体上的说辞,那里会让你更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