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赏析课文《再别康桥》,启动发散思维,整体把握诗意,作出准-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金海的问题

  【请赏析课文《再别康桥》,启动发散思维,整体把握诗意,作出准确判断与选择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

  请赏析课文《再别康桥》,启动发散思维,整体把握诗意,作出准确判断与选择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对《再别康桥》诗句及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轻轻的(地)走”,“轻轻的(地)来”,“轻轻的(地)招手”,开篇诗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修饰动作,不仅生动地再现出诗人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更表达出他来去时不愿惊动深爱着的康桥的心境。

  B.“悄悄的(地)走”,“悄悄的(地)来”,诗的末节用两个“悄悄”与首节的三个“轻轻”遥相呼应,两个诗段不仅词语对仗,且节奏相同。整齐的诗句,铿锵的音韵,可以融入诗人更多的离愁别绪。

  C.诗篇首尾二段起呼应作用的,还有“云彩”这一意象。云彩本是无情物,这里早已诗化了。“轻轻的招手”,似乎欲同它话别;然而,又“挥一挥衣袖”,决计“不带走一片云彩”,两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只有留恋,而无索取。

  D.“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似乎已忘记他要“再别康桥”;反倒撑起长篙随意地要到更深的青草中寻梦。这种宕开笔尖,不从正面写别情的诗句,更有一番情趣和魅力。

  2.下面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康桥,今通译为剑桥。既是英国学术与文化中心,又是风景胜地。《再别康桥》,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留恋和依依不舍的深情。

  B.诗人避开了传统的告别诗的形式,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套路,创造性地将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催生出的新颖和飘逸之感。

  C.诗人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呼唤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这首《再别康桥》堪称他大自然观念的诗化体现。全诗7节,每1节似乎都可以勾画出一幅自然的美景图。

  D.诗中的意象有特色,选材也有独到之处。——比如,诗人告别康桥时,将目光越过送别的人,越过车水马龙和鸣叫的轮船,也越过高楼大厦;却将目光投射到“云彩”,“金柳”,“柔波”,“青荇”上,诗篇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1回答
2019-08-24 11:3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西峰

  B;D

2019-08-24 11:40:4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