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套袖的孙犁先生1.“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2.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①段中“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的意思.3.请品析第③段画线句的】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1.“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
2.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①段中“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的意思.
3.请品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优美之处.
4.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自己的作品?谈谈你的感悟.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1.“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2.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①段中“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的意思.3.请品析第③段画线句的】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1.“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
2.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①段中“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的意思.
3.请品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优美之处.
4.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自己的作品?谈谈你的感悟.
1.“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6分)
2.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2分)
3.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4分)
4.第③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4分)
5.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6.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4分)
答案:
1.第一次见孙犁,他正在捡豆粒,他给了“我”一种亲切感.第二次见孙犁,他正和保姆准备糊窗缝.“我”看到了他的朴实,虽年老仍洋溢着活力与激情.第三次见孙犁他大约是在写作.“我”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质朴热情.
2.借助“套袖”,表现了孙犁先生亲切热情、质朴勤俭、激情活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人格魅力.
3.少时,“我”自视才高,便敢有当做家的梦想.现在看来,自觉有些狂妄,故称“妄想”;那时,“我”自以为读了几篇文章,就懂了孙犁.现在忆起,真是少年轻狂,故称“大言不惭”.
4.“看见”“站起”“亮”“微笑”等动词的运用,生动逼真地让孙犁的质朴热情跃然纸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口语化的风格,自然真切地让孙犁的亲切朴实呼之欲出.
5.劳动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戴套袖的大作家孙犁,捡豆粒、糊窗缝、珍惜衣服和纸张,都是他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他质朴美丽人生的写照.
6.徐光耀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从孙犁及他的作品那里谙熟“为文先为人”之大道.其实,不仅“为文”,为任何事,亦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