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1.作者简介2.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写作特点4.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1.作者简介2.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写作特点4.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1.作者简介2.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写作特点4.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1.作者简介2.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写作特点4.赏析
1、这首词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几个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想力挽狂澜、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
2、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陈同甫,名亮)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3、作品讲解
这是诗人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一首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辛派词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曾上书孝宗,力主抗战,为权臣所嫉,诬陷下狱,也称龙川先生.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到上饶带湖访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两人分别后又互相赠和,以抒抗金壮志.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9句描写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建立功名的壮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更深人静、万籁俱寂的夜里,诗人醉后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还拨亮灯火,拿出宝剑仔细端详,在迷离恍惚的醉态中酣然入梦,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当年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那是二十多年前,诗人才22岁,组织了两千义军投到耿京的帐下,任“掌书记”.当时义军声势浩大,军容整齐,不断地袭击着金兵后方.“吹角连营”,即连营吹角,各个营房都吹起了号角,写出了军号嘹亮,军容壮观的情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八百里,牛的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载:有牛名八百里马交.麾下,指军营中,炙,烤熟的肉.五十弦,瑟有五十弦,这里泛指军中乐器.翻,演奏.塞外声,这里战斗乐曲.这两句写犒师奏乐的场面,将士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演奏起激昂的战斗乐曲.“沙场秋点兵”点明了事件,秋高气爽,正是用兵杀敌的好时节,这支部队正在点兵出征,奔赴刀光血影的杀敌战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是说诗人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拉开很有力量的硬弓,飞驰在沙场上,英勇杀敌.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记载,刘备遇危难,在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他骑着的卢马一跃三丈,脱离险境.后来常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霹雳,惊雷,这里比喻弓弦的响声如雷.这里连用了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一马当先、奋勇杀敌的形象,是诗人早年战斗生活的反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完成的意思.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个为祖国、为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这两句道出了诗人的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使词的感情升到最高点.结句“可怜白发生”是第二部分,写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岁月蹉跎,白发已生,而收复中原的理想始终无法实现,不觉悲从中来.这一句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跌落下来,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它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而与中间的梦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这首“壮词”,基调雄壮高昂,大气磅礴,正是诗人理想抱负豪情意气的写照.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左,诗人空怀爱国热忱,因此这壮中有悲,壮中有愤,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富有创造性.一般词分片时,大抵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下片开始转入新意,使上下片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限.这首词却打破了一般填词规则,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极写雄姿英发的快意生活,英风豪气跃然纸上;末句写理想破灭,一声悲叹,催人泪下.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的独创精神.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鉴赏之一
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一个“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为壮士的出征营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极其壮美.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