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解析:
例文1:介绍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座桥——南湖大桥春城的人们都喜欢南湖美丽如画的风景,但我更喜欢南湖大桥,因为在我所见到的众多桥中它给我的印象最深。在绿树环抱的南湖上,有一座拱形的大桥,它叫南湖大桥,已有二三年历史了。远看南湖大桥,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傲然横卧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我随着清晨跑步的人流,很快来到南湖大桥下。南湖的空气格外新鲜,湖心岛像在碧绿大玉盘中的明珠,大桥则像一条玉带,使南湖变得更加美丽了。南湖大桥十分雄伟。桥长一百五六十米,有二十多米宽,全部用水泥和石头砌成。桥下设有桥墩,只有五个拱形的大桥洞,每个大桥洞左右两侧还有五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湖水缓缓从大桥洞流过,如果湖水猛涨的时候,水还可以流过小桥洞。既减轻了湖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节省了材料,这座大桥,还是仿造安济桥的样子修筑的呢!南湖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大石墩,上面精雕细刻着“南湖大桥”几个闪闪泛光的黄铜大字和“一九七九年九月竣工”的字样。桥中间是一条宽阔平坦的马路,汽车在上面疾驰而过,如同穿梭。马路两旁还有人行道,上面也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漫步在平平展展的人行道上,只见大桥两旁还有每隔三十多米一根的两排银白色三叉悬臂式琵琶灯,像卫士一般为大桥日日夜夜“站岗”。桥两边有淡蓝色的栏杆,每隔六米,栏杆上就雕着一只乳白色的海鸥,它们正展开翅膀,击起美丽的浪花,似乎在蔚蓝的大海上自由自在地翱翔,真是栩栩如生啊!……啊!南湖大桥。多少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叔叔的心血和汗水才建成了雄伟美丽的南湖大桥,在你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我爱风景如画的南湖,更爱雄伟的南湖大桥。
点评:
本文对南湖大桥的历史、外观、结构以及环境做了一一介绍,并突出说明的重点。为了说明南湖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文章列举数字来具体说明桥的坚固,又运用了恰当的描写和比喻的手法来说明桥的外观美。最后抒发了对建桥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南湖大桥的热爱。由于作者注意观察并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因而能给人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例文2:是鸟儿就得飞一株大树的树杈上有一只鸟窝,鸟窝里一对双胞小鸟嗷嗷待哺。鸟妈妈离窝两天了,到现在还没回来。你要问这是啥原因,原来鸟妈妈是有意离开孩子,它想:孩子能飞了,该让它们独立生活了。到了第三天,这对双胞小鸟忍不住饥饿,“呼”的一声同时离开了家。一只小鸟向东南方飞去,飞了一阵,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发现了一只空空的鸟笼,门儿是开着的,它一下子就飞进去了。这个小天地还真的不错,吃的食物有谷米粒、菜叶和水,笼子挂在阳光下,里边十分暖和。就是小了点,只能上上下下地跳跳,飞是飞不起来了。这只小鸟就在这笼子里过上了舒适的日子。晴天它唱唱歌,雨天主人把它安排进屋。闲暇时它整整羽毛,心烦时它上上下下跳几下。那副用来飞翔的翅膀,自进了笼子后就无法再张开。另一只小鸟向西北方飞去,它找到了一片树林,在一株大树的树洞里安了身。从黎明到傍晚,它整日在树丛中飞来飞去。它要寻觅食物,它要为窝里衔来树枝、细草,它还要躲避各种天敌以及狂风暴雨的袭击。它从这株树飞向那株树,从林子这头飞向林子那头,一会儿像箭一样在树叶中穿梭,一会儿又像小石子坠到了地面。它的身躯越来越健壮,它的双翅越来越坚硬,它的歌声也越唱越嘹亮。过了很久,这两只小鸟都想回家看看妈妈。它们果真实现了这一心愿。鸟妈妈见到了两个孩子,一幅景象让它呆住了:一个孩子羽毛丰满,毛色光亮,身躯健壮,飞起来如风似箭;另一个孩子羽毛稀疏,毛色暗淡,身量瘦小,飞来来摇摇晃晃,一会儿就要停下歇歇。鸟妈妈在问清两个孩子的生活状况后感慨地说:“关在笼子里是长不大的。林子里的生活虽苦,但却是我们鸟儿生活成长的天地。孩子们,你们要记住一句话:是鸟儿就得飞呀!”
点评:
文章叙写了两只小鸟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各自所得到的结果,想像合理,对比鲜明。结尾以鸟妈妈的一番话作结,十分自然,故事的寓意也隐含其中。文章的题目既凝炼又含有哲理。
提示:
(1)写作本题应注意建筑物的特点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形态,二是内部结构。只有把建筑物里里外外的特点都抓住了,才能写出它的全貌。所以,写作之前一定要对该建筑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2)当初从鸟窝中同时飞出的,是一对“双胞”小鸟,由于投奔的环境不同(树林和鸟笼),后来见面时则大不一样:一个仍然是那般瘦小;一个已明显长大,而且变得十分健壮。其寓意应该是:不经历风雨和磨炼,是不能成长壮大的;过于优裕的生活环境不利于生长。鸟儿是这样,对人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在正确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想像两只鸟飞出鸟窝后所遭受的不同境遇,然后再写出它们见面时所呈现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点明寓意。(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