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矫情这个词其实我们东北话里有,多叫“矫性”,词性负面,指作(不顺服之做作,类似于任性+得便宜卖乖样的)。北方多地都用矫情一词,但意思差异很大。我估计你孩子应该不属于此类,可能撒娇更合适一些。
1、矫情与遗传
我相信这个是有个人基础的,就是说遗传的成分肯定有的。依恋大人是每个正常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否露骨直白地表达则和个人特点有关。所以,不能说表达的就代表感情深,不表达的就是淡漠。就像青春期谈恋爱一样,有的死皮赖脸地表达,有的则隐藏于心。
传统的性别角色是男孩子不能这样,但现在好像一切都中性了,只要对方能接受就可以,周围的人也没有人再评价这类事情了。我不清楚你丈夫是怎样矫情的,我估计你可能都不好意思讲出来。
性别认同和行为表达当然也受环境的制约,就是说外界的文化价值和干预指导是可以塑造的,所以新中国大部分时间内没有伪娘也没有明显的女性化的人,包括哪些娘娘腔的也都很刚硬,女孩子倒是一直都有的。近些年,好像女子气强的男生和男子气强的女生更有市场,这就是文化的变异。这个文化主要是社会引导和家庭的塑造(在基因水平一定的情况下)。
我感觉你可以指导你的孩子略微改变一下,男孩子一定要和母亲保持距离,否则以后会很麻烦,也不安全。首先排除环境中的负面榜样,如果孩子爹挺受用这个的,那你私下一定和他聊聊,克制一些。其次是就是生活中的正面榜样的寻找,多是身边伙伴,比如玩伴、同学等。注意观察他们,等孩子矫情的时候,告诉孩子××这个情景下是如何做的。第三是变通,一些表达形式一定要改变了,比如把亲吻拥抱改成击掌。第四是制止,一些明显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就直接制止,比如你文中说孩子示意和你关系好而和老人关系不好,这个你直接制止并谆谆教导一番。
2、上学早会有不安全感?
这个也不成立,在正常的教养环境下这个样态仍然和孩子的气质有关,有的孩子就愿意表露而已。和是否有安全感没有什么关系。极端的实例是哪些人们认为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的表现正好相反,他们会很退缩。
只要孩子的行为和接受水平能满足幼儿园的教学需要,就可以,无所谓早晚。
后面说的孩子总是黏着你,离不开,这仍然和安全感没有半毛钱关系。你自己清楚,你家庭环境氛围很和悦宽松,你也把他当亲生的养育,这还没有安全感?
最后,关于独立和自理。就目前孩子的能力来说,独立和自理可能是习惯的养成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参与。现在好像也没有人追求这个,因为没有人感觉孩子有必要参与进来,可以求得老人或者外人的帮助来替代。
小时候的独立和自理同长大后的独立、自理好像也没有关联,小时候更多的是家境造成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大了的独立和自理,这个可能更具有恐怖色彩,追求也不是,不追求也不是,反正都是坑爹。
顺势而为吧,也别牵扯太多,否则养孩子就很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