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2篇西游记复述,从古文翻译为现代文,两章,一章一篇,生动,
写2篇西游记复述,从古文翻译为现代文,两章,一章一篇,生动,
写2篇西游记复述,从古文翻译为现代文,两章,一章一篇,生动,
写2篇西游记复述,从古文翻译为现代文,两章,一章一篇,生动,
在遥远的古代,东胜神洲海外傲来国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这只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股飞瀑从山顶流下.众猴说:“谁能从这瀑布中钻进去看个究竟,我们拜他为王.”石猴自告奋勇,钻入飞瀑,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宽敞、幽静的石洞,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众猴拜石猴为王,称他美猴王.
过了很多年,美猴王为能够长生不死,远离花果山去寻仙访盗.在海上漂泊了几日来到南赡部洲地界,他参访仙道,但是无缘得遇,这样过了八、九年,一日,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又飘过西海,直西牛贺洲地界,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收他为徒弟,赐名孙悟空.须菩提祖师认为他有灵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和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功夫学成,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天河定底神珍铁,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采纳太白金星的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带着天兵天将来捉悟空,结果被悟空打得大败.玉帝无奈,只好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命令孙悟空到天宫管理蟠桃园.
在蟠桃园中,悟空听说蟠桃是仙桃,六千年一熟,吃了会体健身轻,长生不老.孙悟空知道后大喜,便偷吃光了园中大桃.过后不久,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但没有请他,心中十分恼恨.到蟠桃会这天,他骗走了赤脚大仙,自己冒充成赤脚大仙,进开会的地方喝光了宴会用的仙酒,还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尽了葫芦内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帘洞.玉帝对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打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
玉帝传旨处死孙悟空,但因悟空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任凭刀砍斧剁,雷打火烧,皆豪发无伤.太上老君见状,禀告玉帝道:“这猴子吃了我的仙丹,不如让我领去,将他放在八卦炉中用文武火烧炼,既可炼出丹来,又可将他化为灰烬.”玉帝应允,于是太上老君将悟空放进了八卦炉中,经过49天烧炼,太上老君以为悟空已死,谁知悟空不仅活着,反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悟空跳出丹炉,挥动金箍棒不分上下,东打西敌,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大乱天宫.玉帝束手无策,求助西天如来.悟空对如来说:“玉帝不把天宫让与我,定叫他永不太平!”但孙悟空终究敌不过佛法无边的如来,一路筋斗云却翻不出佛掌.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饥吃铁丸,渴饮铜汁,苦度了500年.
五百年后,正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如来为劝化东土众人为善,令他的高徒金蝉子投生陈状元家,但他尚未出世时,父亲就被人害死,母亲也遭人霸占.他生下后,母亲把他放入木盆抛入江中,后被金山寺和尚救下,做了和尚,法名玄奘.玄奘成年后,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请入长安宣讲佛法.这时,观音菩萨奉了如来佛的法旨,带着袈裟等五件宝贝,跟惠岸行者一块儿来到东土大唐,寻找去西天求取三藏真经的人.观音变成一个癞头和尚,将袈裟、锡杖赐与玄奘,说道:东土皆是小乘佛法,还无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苦人脱苦,功德最大.指点玄奘去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处取大乘佛经三藏经.玄奘得观音开导之后,决定往西天取经.唐太宗亲自排驾送行,口称玄奘为御弟,赐尊号为三藏,一直送到长安城外.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大闹天宫的桀骜不驯,与西天取经相比似乎改变许多,其实悟空的个性仍然没有变,比如在骗取妖怪的二件宝物,让玉帝派人装天,威胁道:“若不从,即上灵霄宝殿动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观世音菩萨所派,咒她“活该一世无夫”,对如来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称呼”,孙悟空,这么一个不“听话”,不为强势屈服的硬汉子,跃然纸上.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