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丁雅诵①-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汪建新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丁雅诵①看中国诗词大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丁雅诵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②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这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童子功”的底子要从小打下,但效果的显现却不是立竿见影的。与现代社会相距甚远的古代诗文,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就读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常读常新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义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⑦所以,当我们希望孩子从小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诗能让孩子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诗能让孩子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孩子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孩子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方能生生不息,才能更有底气。

  (《 人民日报 》 2017年2月16日)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___

  A.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

  B.从小多读多背,强化记忆,多多积累,是练就孩子古诗文的“童子功”最好的方法之一。

  C.练就古诗文“童子功”,小而言之,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成长;大而言之,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D.应该让孩子在诗书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孩子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即使长时间不用,只要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也会不由自主的恢复。

  B.练就“童子功”,仅靠多读多记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要理解体会古诗文的深层内涵。

  C.若只要从小打好古诗文“童子功”的底子,长大后就能对古诗文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体会。

  D.练就“童子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小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传承传统文化。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全文围绕练就古诗文“童子功”的话题,读后不仅让大家明白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和重要性,而且激发出读者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

  B.全文结构清晰,逐层深入。作者先从近期的中国诗词大会说起,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怎样练“童子功”

1回答
2019-09-08 16:3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何晖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不可能是疑问句.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是文末提出或总结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文末“让孩子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孩子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故选D.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六段中的““童子功”的底子要从小打下,但效果的显现却不是立竿见影的“可知,第三项的分析过于绝对了,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思路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文本内容可知,第一二段提出本文的论题.第三段到第五段论述要想练成童子功,就要多读多记,还要理解体会.第六段和第七段论述童子功效果的显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所以第二项的分析错误.故选B.

  答案:

  (1)D

  (2)C

  (3)B

2019-09-08 16:36:2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