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宋春平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30年代大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1978年,我国GDP(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只有3624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2007年达到246619亿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列世界第四位。2008年达到31.4万亿元,超过德国,列世界第三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罗斯福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措施来扩大内需,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材料三中列出的数据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试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你或你的家庭带来的变化。

  (4)学史使人明智。请从上述材料中所反应的历史事件,谈谈对我们的启示?

1回答
2020-12-04 23:5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晓白

  答案:

  解析:

  (1)答: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分)(2)答:措施:以工代赈,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以扩大就业,刺激消费。(2分)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分)(3)答:变化: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分)例:略(注:所举事例只要能反映改革开放后所带来的变化即能得分。比如:改革开放后,家里用上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电器产品。)(2分)(4)答: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或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2分)(注:此题只要能围绕改革的启示进行回答,即可酌情给分)

2020-12-04 23:55:1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