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冯宇飞的问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従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B、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C、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D、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B、擢,在表示官职变动时,意为“升官”。

  C、布衣,形容生活非常节俭,穿粗布衣服的人。

  D、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六部”指工部、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刑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少年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杜甫就率先去看望他。杜甫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滞留在长安。

  B、杜甫和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杜甫受到牵连,又因为琴师董廷兰的缘故,杜甫被罢免了宰相之职,他进言又惹怒了皇帝。

  C、杜甫跟随朝廷回到京城,后又离开京城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直到依附严武,生活才相对稳定。

  D、《唐才子传》的作者认为杜甫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与我们了解的杜甫有所不同,可见该书有褒贬失实之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译文: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译文:

1回答
2019-09-18 23:5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陆绍飞

  1.

2019-09-19 00:01:2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