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译文要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四章.注意不要在每个句-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宋永明的问题

  论语原文译文要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四章.注意不要在每个句子里画很多圈然后下面是注释的那种!要一句原文,一句译文的!

  论语原文译文

  要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四章.

  注意不要在每个句子里画很多圈然后下面是注释的那种!

  要一句原文,一句译文的!

1回答
2020-12-14 20:2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开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2)时习:按时温习.(3)说(yue):同“悦”.(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5)愠(yun):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解读】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好一个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儒雅君子!现代人行色匆匆,疲于奔命.知识爆炸,读书囫囵吞枣犹恐不及;人情淡薄,交朋结友工于算计;追名逐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古典风范荡然无存,现代焦虑油然而生.你我扪心自问:还有儒雅的君子风度吗?还有几多衷心的喜悦几多无猜的欢乐呢?

  【02】注释译文解读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2)鲜(xian):少.(3)与:同“钦”,语气词.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1

  【解读】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这实际上就是《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就是孟子去见梁惠王时所说的:“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中运转一样了.”(《孟子·梁惠王上》).

  简言之,只有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才能爱别人.相反,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敬爱的人,是不能敬爱别人的.所以,在儒家学说中,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

  当然,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血缘关系作为社会纽带的作用日益减弱,孝弟与否的问题似乎也逐渐从社会退入家庭,从“法”的领域退入“道德”的领域.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制度的实行,很多家庭已无所谓兄弟姊妹,也就无所谓“弟”(尊敬兄长)的问题和观念了.这又是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呢?下一篇(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03】注释译文解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

  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04】注释译文解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三省:多次自我反剩“三”表示多次,不是实指三次.传:指老师传授的学业.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学业是否时常温习?”

  《法句经》说:“人若知爱,则应慎护自己.有心者应于三时之一,严以自我反剩”

  儒者的自我反省当然到不了佛教忏悔或基督教日课的程度,也没有佛或主的神秘色彩.它既不是为死后进天堂,也不是为赎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而反省,而是为现世的自我完善而进行人格解剖,因此,是一种现实的自我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精神.

  【05】注释译文解读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解读】【解读】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06】注释译文解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释】弟子:指学生或年纪幼小的人.入则孝,出则弟:"入"指"入

2020-12-14 20:25:5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