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文人,诗人介绍例如李白、杜甫、韩愈、曹雪芹……,-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邵德裕的问题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诗人介绍例如李白、杜甫、韩愈、曹雪芹……,他们一生的人生经历、介绍,以及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诗人介绍

  例如李白、杜甫、韩愈、曹雪芹……,他们一生的人生经历、介绍,以及时代背景.

1回答
2019-09-20 02:0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付永领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济南人.他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

  辛弃疾是出生在沦陷区的.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历城就已经沦陷了,而辛弃疾为什麼那样的忠义奋发,因为他是生长在一个忠义奋发的家庭之中,他的祖父辛赞,在辛弃疾童年之时,就常带著一群儿童去游览,指划山河,培养他们的国家民族思想.所以辛弃疾的忠义天性是跟著他的生命一起成长的.所以说,稼轩词反映了南宋整个一代热爱祖国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首歌词,从不同角度广泛反映自己的时代.当然,其中也有部份描写个人狭小生活情趣的作品.稼轩词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

  四类中爱国词的比重较大,爱情词分量最少.爱国词和乡村词算是稼轩词中的两项重要成就.是故,未来我们将针对辛词此两样成就,分别叙述之.

  自从出现辛词这座豪放的爱国词的高峰,随著反映时代危机的需要,在辛词的影响下,豪放词的佳作大量涌现,在词的发展史上取得了和婉约词双峰并峙的地位.由南宋后期直到亡国,多少词人哀旷愤世的作品,无不继承辛词的爱国传统和豪放风格.所以,从南宋以后,元明清直到当代,不少文学家继承了辛词的豪放传统,在词坛中留下长远的影响.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孤,因母改嫁至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氏,改姓朱,名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复本姓.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请筑捍海堤,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上书言朝廷得失、民间利病,为宰相王曾所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宋仁宗赵祯亲政,由陈州通判召为右司谏.值江淮、京东大旱,出使安抚东南,开仓赈灾,奏蠲折役茶和江东丁口盐钱.以谏仁宗废皇后,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东)、苏州.景佑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舆论以为“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熙宁将兵法即以此为本.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

  范仲淹又是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广为传诵,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大词人.

  纳兰性德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与世长辞,葬于京西皂荚屯.留有三子四女.

  纳兰性德一生所交,多为汉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其居渌水亭经常为他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无形中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

  纳兰性德虽然生命短暂,但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

2019-09-20 02:08:3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