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论文摘要: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乍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町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论文关键词:环境科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
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及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
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
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
此外,由于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们认为风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虽然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却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全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见,认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并不是很科学的.
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
应认识到.一方面由于技术不过关,目前新能源开发的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
2.2推行粮食生物质能燃料的后果
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紧缺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1/5被用来生产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造成了玉米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此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
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的饥荒.
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是美国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计划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的丝毫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经济应依托于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的生产就不可避免,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而且卖得越多越好.然而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虽然降低了.但能耗总量因大量生产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减少多少或许还会增加.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100km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由于小汽车的总量增加了几十倍.显然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