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赏析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反复咀嚼词句,品味诗意-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林仁刚的问题

  请赏析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反复咀嚼词句,品味诗意,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请赏析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反复咀嚼词句,品味诗意,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对词中表现“怀古”的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按传统的理解,句意是:“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了”;若依据创新观点,则可理解成:像我这样的英雄,却找不到孙仲谋这样敢于抗击强敌的国君。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昔日的“舞榭歌台”早已荡然无存;而“斜阳草树”辉映下的刘裕故居,却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力。于是生发了类比联想:自己同刘裕一样均来自北方,刘裕竟成了南朝宋武帝,自己又何尝不能立霸业?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汉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坛祭祀山神庆祝胜利而返。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幻想像汉朝那样,却落得北望敌兵而仓皇失措的结局;诗人用此典故,意在劝谏汲取张浚仓猝北伐兵败之教训。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既是“词眼”,又是全词的高潮。至此,诗人忠义之心和盘托出!尽管忧愤难抑,但66岁的诗人那种为国杀虏的浩然正气却腾涌而出,跃然纸上。

  (2)对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永遇乐》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人。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tu#zh^u)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边备战,备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作为词的题材;其二,刻画了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侂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诫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恢弘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1回答
2019-09-27 14:2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沈掌泉

  B;B

2019-09-27 14:27:2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