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第三出)——训女[满庭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紫袍金带,功业未全无。华友不堪回首,意抽簪万里桥西,还只怕君恩未许,
《牡丹亭》(第三出)
——训女
[满庭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紫袍金带,功业未全无。华友不堪回首,意抽簪万里桥西,还只怕君恩未许,五马欲踟蹰。(白)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大守看。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唯看屋外山。自家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流落巴蜀,年过五旬。想廿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内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后嫡派。此家峨眉山,见世出贤德。夫人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看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今日政有余闲,不免请出夫人,商议此事。正是:中郎学富单传女,伯道官贫更少儿。
[绕池游](老旦上)甄妃洛浦,嫡派来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见介)(外云)老拜名邦无甚德,(老旦云)妾沾封诰有何功!(外云)春来闺阁闲多少。(老旦云)也长向花阴课女工。(外云)女工一事,想女儿精巧过人。看来古今贤淑,多晓诗书。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你意下如何?(老旦云)但凭尊意。
[前腔](贴持酒台,随旦上)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见介)爹娘万福。(外云)孩儿,后面捧着酒肴,是何主意?(旦跪介)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宽坐后堂,女孩儿敢进三爵之觞,少效千春之祝。(外笑介)生受你。
[玉山颓](旦进酒介)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坐黄堂百岁春光,进美酒一家天禄。祝萱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守得见这蟠桃熟。(合)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外云)春香,酌小姐一杯。
[前腔]吾家杜甫,为飘零老愧妻孥。(泪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老旦云)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唱)“做门楣’’古语,为甚的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外云)女孩儿,把台盏收去。(旦下介)(外云)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贴云)绣房中则是绣。(外云)绣的许多?(贴云)绣了打绵。(外云)甚么绵?(贴云)睡眠。(外云)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旦上云)爹爹有何吩咐?(外云)适问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绣余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玉抱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诗书误儒。你好些时做客为儿,有一日把家当户。是为爹的疏散不儿拘,道的个为娘是女模。
[前腔](老旦)眼前儿女,俺为娘心苏体劬。娇养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儿呵,爹三分说话你自心摸,难置八字梳头做目呼。
[前腔](旦)黄堂父母,倚娇痴惯习如愚。刚打的秋千画图,闲榻着鸳鸯绣谱。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功夫,玉镜台前插架书。(老旦云)虽然如此,要个女先生讲解才好。(外云)不能够。
[前腔]后堂公所,请先生则是黉门腐儒。(老旦云)女儿呵,(唱)怎念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教,(合)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外云)请先生不难,则要好生管待。
[尾声]说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
往年何事乞西宾?柳宗元
主领春风只在君。王建
伯道晚年无嗣子,苗发
女中谁是卫夫人?刘禹锡。
鉴赏提示《训女》一出,是杜丽娘初次登台亮相。她一上场,开口便道出三个“春”字,可谓是春光无限,也正预示着杜丽娘青春的觉醒,为后文作了铺垫。而她的父母,则是满口的仁义礼教,杜宝甚至自夸为“西蜀名儒”,能“治国平家”,他的自我介绍,标榜自世,充满了酸腐气息。杜母则亦步亦趋,共同维护封建家法。杜丽娘刺绣时,绣房内打瞌,则被认为是有失家教,引来了一顿教训,并且点明延师的目的是为了使她“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父女两个人的不同表现,也已经暗示着父女间性格冲突的必然。细读此文,可以明了杜丽娘性格内向含蓄的情由,也可知道杜丽娘三年不知家有花园的原因。严厉的封建家教束缚了人的自由,扭曲了人的本性,压抑越久,反抗则会更激烈。另外,曲词中典故的运用,名家诗文的化用,增添了曲词的文采,初步体现了明传奇“文采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