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人物评析
林则徐的人物评析
林则徐的人物评析
林则徐的人物评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1959年,郑君里、岑范执导的电影《林则徐》被搬上了银幕.
生平介绍
林则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籍贯福建侯官.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林则徐"十无益"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计较个人境遇的形象令人难忘.他的另一幅对联也传至今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显示了他的胸怀.林则徐是一个家教很严的人,他小时候受到父亲良好的家教.成年后,林则徐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很重视家教.他曾经写过一幅对联:上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表达了他对财富的态度.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点评: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行、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所谓心存不善,无好后果.若因一己之不善,害祖宗声誉,殃及子孙,岂不是罪加一等,十恶不赦?!
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点评:人生于世有三种最伟大的“爱”.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或者简言之,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温馨,爱情缠绵,友情z真挚,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还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我们三生也报答不了!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及.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点评:兄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点评: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意思说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人若何?为父母、为市场、为金钱名利、为工作职业,读书成为一种工具,读书沦为达到他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读,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己若何?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用现代人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但依然“行止不端”,学识上是大学生,品行上却是小学生,可谓读书无益,枉读诗书了.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点评:“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为虎作伥,成为作恶的工具.雄狮百万能伏,国贼一个可畏.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点评: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点评:这里不是宣扬宿命论,不是奉劝人知足而止、不思进取.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时势造英雄,人要成事,不仅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时运不济,就是客观条件还不足以成为满足实现主观要求的条件,妄然求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毛泽东不是说过,要实事求是吗?要让主观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统一,要把“求”同“时运”结合起来,学会等待时机,切莫大胆妄为.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点评:青年毛泽东再《讲堂录》写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货者,财也.钱财是身外物.仗义疏财,是豪杰的行为;爱财如命,难成大器.毛泽东一生不爱钱、不拿钱,不碰钱,前辈之风,后人真是难以企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之不远.妄取人财,拿来布施,无异于先饱私囊后,借花献佛博取善名,典型的伪君子!然而君不见现实社会中多少所谓企业家、实业家,借造假造劣来赚取巨大利润,后又拿出“九牛一毛”来做慈善,名利两得,不亦卑鄙乎!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点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惜爱之.外躯内气,养身莫过于养气.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毛泽东又说,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以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惑,则所以制其气者重.如何养气?唯有制欲.色欲、食欲、财欲,人生于世,天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