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汤小小(1)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舒伟仁的问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汤小小(1)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2)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1)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2)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3)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4)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5)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6)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7)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8)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9)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10)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11)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12)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13)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14)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15)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16)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17)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18)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请赏析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3)细读选文(17)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5)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回答
2019-10-04 07:2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霍龙

  (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解答.

  候车室里的儿子,对父亲隐瞒病情,让生重病的父亲靠在自己肩上睡觉;医院里女儿,细心照料老年痴呆的父亲,搂着父亲在长椅上睡觉.从他们的行为中,我们看出儿女对父母的关爱,看出他们的孝顺,也看出了他们做人的善良淳朴.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划下句是对儿子悉心照顾睡在自己肩上的父亲的描写,借助“扶着”“覆”“试图”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细心照顾,突出了儿子孝顺、善良的特点,赞扬了他对父亲的尊敬与关爱.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具体段落、语句作答.

  文章以“我”的见闻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两件事,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尊敬与关爱之情,教育人们趁父母健在时应及时尽孝.通过阅读第(17)段,从“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我们知道,“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不仅仅是因为看见医院里女儿搂着年老生病的父亲在长椅上睡觉的事,还有以前儿子照顾父亲的事.从本段中“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抒情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因为人世间父子亲情而感动,既有父母对儿女的无私付出,也有儿女对父母的真诚感恩.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作用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把握全文脉络与题目含义,结合题目的作用加以理解分析即可.题目的作用为:概括主要事件;提出中心;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交代文章的线索.

  文中在第(10)段“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在第(16)段“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在第(18)段“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都有与题目“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的语句.这样题目就成了文章的线索,是文章结构完整.

  在内容上,文中的两件事都是父亲睡着后,提醒人们“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表达了儿女希望父亲好好休息,突出了对父母的关爱之情.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时,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解答时,围绕对父母感恩、尽孝、回报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善良、孝顺

  (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表现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

  (3)我被这种父子亲情所感动,也被父亲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为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辈子为儿女无私付出而感动.

  (4)结构上:做为文章线索,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解心痛和爱

  (5)启示: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也应该关爱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去孝顺父母.(结合生活,言之有理就可以)

2019-10-04 07:30:3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