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东迁失-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景宏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东迁失计【宋】苏轼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东迁失计

  【宋】苏轼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自平王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即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①更居焉,以重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②,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

  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不幸而有败,至于乞假以生可也,然终不可议田宅.今平王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粥田宅者也.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幽、厉,然至于桀、纣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是何也?则不粥田宅之效也.

  盘庚之迁也,复殷之旧也.古公迁于岐,方是时,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岂所难哉?卫文公东徙渡河,恃齐而存耳.齐迁临淄,晋迁于绛、于新田,皆其盛时,非有所畏也.其余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春秋时楚大饥,群蛮叛之,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蔿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于是乎以秦人巴人灭庸,而楚始大.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温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将从之矣,独王导不可,曰:“金陵,王者之都也.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望实皆丧矣!”乃不果迁,而晋复安.贤哉导也,可谓能定大事矣!嗟夫,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使平王有一王导,定不迁之计,收丰、镐之遗民,修文、武、成、康之政,以形势临东诸侯,齐、晋虽强,未敢贰也,而秦何自霸哉?故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有删改)

  【注】①君陈、毕公:君陈,周公旦之子;毕公,周文王第十五子.②成周: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为王都,又称洛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缪:通“谬”,错误

  B.至于乞假以生可也——假:借

  C.恃齐而存耳——恃:依靠

  D.修文、武、成、康之政——修:修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周平王不应该“东迁”的一组是( )

  ①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

  ②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粥田宅者也

  ③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④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

  ⑤金陵,王者之都也

  ⑥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成王、周公虽然重视洛邑,但是都没有迁都洛邑的打算.

  B.周平王迁都洛邑,放弃了祖宗基业,导致了东周名存实亡.

  C.举齐、晋迁都之例,是为了说明即使是在强盛的时候迁都,国家也会衰亡.

  D.周平王如果不迁都,采取正确的措施,秦国就没有称霸的机会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回答
2020-12-23 19:5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罗利文

  1.D

  2.B

  3.C

  4.(1)苏峻叛乱的时候,晋朝几乎要灭亡了,宗庙宫室全都成了灰烬.

   (2)周平王初年,周朝虽然不如楚国强大,难道还不能胜过衰弱的东晋吗?

2020-12-23 20:00:5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