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透明纳兰妙殊衰老像夜晚一样徐-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潘山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透明纳兰妙殊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透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打你!”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误。

     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名字都叫一遍,才牵带得出正确的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转向别处。

     有时,她想主动与人沟通,就拿手去碰触身边的人,叫着,哎,哎。脸色有点巴结地笑,郑重地问出一个问题,比如:我有点不记得,想了半天了--你今年多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被问的人和旁边的人对此都有默契的认识,他们面面相觑,嬉笑着,拿不认真的嗓音说,您看我多大了?

     她却仍认真的,我想你是十九,还是二十?

     被问的人呵呵大笑,姥姥,我都三十五啦。

     然后人们继续自管自说话,不再看她。剩她独个儿咂摸那一点愕然,并陷入喃喃慨叹,

     哎呀,我外孙三十五了?当初我带你的时候,你整天哭,搁不下,只能一只手抱你,一只手捅炉子炒菜……

     人们都同意跟她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谁让她活到这样老,老得跟世界文不对题。“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菲利普•罗斯说。除非你幸运地蒙召早退,逃出这环链条。

     后来她的听力不太好了,人间把她又推远了一步。有时她会陷入沉思状态,陷得很深。盘腿坐着,小脚放在腿弯折叠处,手撑着额角,眼睛盯着墙,浑浊的眼珠停滞了,犹如哲学家整理胸中哲思。大家围坐在她旁边的沙发上,以这个行动表示孝敬。所有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毫不避讳,也不用压低声音,就像她是一座标本。

    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本来她还能喝几口黄酒,后来终至一喝酒就腹泻。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

     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到临终两个月,粥和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了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呆几天啊?

     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

     她半迷蒙的一笑,代替回答。

     倒数第二样能力,吞咽。除了每天几口水,她无力吞咽更多东西,再多就累着了。

     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初夏的上午,她咽下最后一口呼吸。

  (选自《人民文学》2012年第11期,有

1回答
2019-10-09 12:1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亚光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结构的基本能力.考查某一段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更好地展现姥姥的身体机能一项一项地丧失直至死亡的全过程,以及家人对姥姥的态度前后发生很大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理冲击和震撼.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意.此题理解两个句子的含意,他们都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比喻还原成不加修饰的表达,就是它们的含意.解答含意题,有时候需要解答字面的意思和深层次的意义两个层面.(1)句说衰老是屠杀,屠杀是没有反抗的,只能任人宰割,写出了人对必然到来的衰老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2)句用筛子比喻岁月,说明岁月在一点点的剥夺人的各种东西,包括兴致和乐趣,是人的日子越来越萧索、平淡.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表现手法的能力.这是一篇借姥姥写人生的散文,文章开头出现的姥姥是一个身体硬朗,干活儿利索,对家人有威严也很“有用”的老人,这与后文写姥姥日渐衰老,不再有用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衰老对人的残酷无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亲人对老人逐渐疏远的现象的感慨.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命题立意的含意.这种试题表面考作者命题的意蕴,实际是探究作者命题立意的目的,理解散文命题的意蕴,通常从题目包含的字面意义和深层次意义等方面去思考,本文题目运用了现象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人身体逐渐衰老,在生命历程中学到的很多能力逐渐丧失直到消散的情形.本题第二问要求联系实际,谈谈身边的这种现象,学生身边大多有老人,对这种现象有所了解,只要沿着作者描述的形象举例阐述即可,此问不能忽略不答.

  参考答案:(1)(4分)顺序(以时间为序)(1分),能更好地展现姥姥的身体机能一项一项地丧失直至死亡的全过程,以及家人对姥姥的态度前后发生很大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理冲击和震撼(3分).

  (2)(4分)1)①人们面对必然到来的衰老,根本没有抗争的能力(1分),②而只能无奈被动地接受这一现实(1分).

  2)①岁月就像筛子,慢慢剥夺掉人们生活的兴致、乐趣(1分),②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平淡乏味(1分).

  (3)(4分)文中用了多组对比,比如先前姥姥身体硬朗,干活儿利索,对家人有威严也很“有用”,与后来姥姥身体不再健康、威严不复存在、对家人不再“有用”形成对比(1分);家人对姥姥的态度,由先前的惧于她的威严,重视她,关爱她,到后来的漠视她,疏远她(1分);小辈们对姥姥的漫不经心与姥姥始终牵挂儿孙的态度也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突出表现衰老对人一点一点的摧残,以及亲人对老人的逐渐疏远(1分),表现了关爱老年人的重大话题 (1分).(答出两组对比即可得2分,分析2分)

  (4)(6分)“透明”既是指老年人身体的衰老单薄,正像文中所说“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2分);也指老年人生活的平淡乏味,“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2分);更是指老年人被亲人忽略、漠视而缺少关爱的生存状态.“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2分).

2019-10-09 12:15:2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