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拥有创造力的道理论据-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侯利娟的问题

  有关拥有创造力的道理论据

  有关拥有创造力的道理论据

1回答
2019-10-09 15:5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响

  现代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认为创造力就是知识与发散思维能力.列出公式:创造力=知识•发散思维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头脑里培养出具有习惯性“独立思考”的系统,列公式:独立思考系统+知识.下面是发表在博客的有关独立思考系统的知识.

  教育改革的心理学依据

  据报道,三年一次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12月7日公布,首次参加PISA的上海15岁在校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全部三项素养评价中,均排首位.这个结果引起国内外教育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欧美多国惊呼“意外”,并分析上海及亚洲教育的成功经验,检讨自己国家基础教育的落后,呼吁改革教育.在我国,却引起争论.(《南方日报》12月21日)

  在我国,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它的特点是培养善于死记硬背的应用型人才,扼杀了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而欧美的教育,则相对来说更加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不利于死记硬背型人才的成长.他们要改革了,我个人认为,他们的改革难度不大,可供的选择很多.比如,象我国的奥运会战略一样,重点培养几个勤奋的、记忆力特强的学生,和我们比赛的差距马上可以缩短.而我国的教育改革难度很大,所以十几年来一直是争论不休、进展不大.我个人认为,欠缺心理学知识指导是主要原因.下面我从人脑“知识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从哲学的角度看,它应该是:培养个体掌握适应其所在社会生存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如果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第一,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就有了知识内容的差别.例如,在清朝,女孩子想挤身上流社会,不扎小脚是没什么希望的;但贫苦农民的女儿扎小脚后无法干粗活,想活命,不会干女孩子的活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在我国,谁不懂汉语?在英国,有多少人懂汉语?这就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基础教育内容的差别.第二,不论什么时代,不分地区和国家,也不分人种,人类社会个体“适者生存”的基础知识都可以归纳为:1、语言知识.2、劳动技能.3、健康的身体.4、健康的人格.5、社交活动的能力.6、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在人脑的“知识结构”上,除了身体素质一项(身体是否健康的一切信息时刻都在向我们的“知识结构”反映)外,其他知识确实是分成一个个系统独立存在的.例如,英语知识、数学知识、游泳技能、厨艺技术、地理知识、社交礼仪等等,它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或大或小的系统独立存在,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如果它们不存在(没有建立起来)就无法发挥作用.如没学过法语,怎么能说?没学过炒菜,怎么能做?没学游泳,怎敢下海游泳?如果它们的存在是不适合个体当时的社会规范的,那么,它将损害这个个体的利益.例如,不懂礼貌的“小霸王”长大了,他的人缘不会好;不懂互助的人,朋友会越来越少;心胸狭隘的人经常心情郁闷等等.显然,片面追求科学知识的教育是错误的!尤其是牺牲其它能力去追求书本知识的做法大错特错——这很难培养出上述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却很容易培养出可以熟练运用某些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其实,现行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出“书本知识的全才”,如果要培养熟练运用某些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并不需要这样的教育方法),如钢琴家、工程师、画家、翻译等等.这对于许多家庭,许多个体而言,他们已经相当满足了.我国三十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与大量应用型人才的贡献密不可分.但是,几乎所有尖端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都在别人手上,就连国人引以为荣的航天科技,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仍然只是“已有成功先例,可以放心追赶”的非独创性的发展.这些都足以说明:我国现行的教育确实不适合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国家的教育不能只培养应用型人才,它必须培养大量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科技革命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我们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去接受新技术.

  具有创造性的人从人脑的“知识结构”上看,就是具备“多疑、多思、不满足已有成绩或答案”,具有习惯性“独立思考”系统的人.此外,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宽阔的胸襟,合适的社会环境或机遇等等都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不过,它们都没有具备习惯性“独立思考”系统重要,这是不可缺少的系统,是创造型人才必有的基本素质.这个系统是怎样建成的呢?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等等?请听我下面的分析:

  一、系统建立的基础

  1、永久性神经联系通路的建立:临时性神经联系是大脑神经细胞的基本功能.简单来说,当两个神经细胞同时兴奋,即它们同时获得强大的兴奋能量,这两个神经细胞就接通了,这就是临时性的神经联系,也可称为建立起临时性的神经通道.之所以称为临时性的,是因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牢固的,很容易“消退”,表现出“消退”、“忘记”、很难“回忆”等常见现象.但是,两个细胞之间的同时兴奋多次发生,它们之间的临时性神经通道就会越来越牢固,成为永久性的神经通道.例如看见一个字,同时听见它的读音,它们之间就建立了联系,但是,你很容易将它们忘记掉,怎么也无法想出来.可是,重复多遍后,你就可以永久地记住它们了.这就是临时性的联系通路与永久性的联系通路的区别.

  永久性的联系通路随着兴奋次数或得到兴奋能量的多少,会表现出通路有宽有窄的差别,我认为神经联系通路是越重复越宽阔.我在书里将这种神经联系通路之间的微观的差别形象的描述为临时性的小道、羊肠小道、小道、大路、宽阔的大路、自动化的高速公路等.当然,永久性神经联系通路的建立还有其他机制,这里不再叙述了.

  2、系统建立:多个神经细胞同时兴奋,它们之间同样相互接通了,形成一个多点的网络系统,例如看图识字时,图书、小狗、字、几种不同的颜色同时出现,作用于眼睛,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同时兴奋,多个兴奋点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看到的才会是一个统一的事物.多点的网络系统之间的联系通路同样有临时性的和永久性的联系通路的区别,这里不再重述.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多点的网络系统可以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机制是:已经形成较为牢固的神经通路的小系统,当它与新的神经细胞(或者新的多点的网络系统)发生同时兴奋,或者它的某个部分与新的神经细胞(或者新的多点的网络系统)发生同时兴奋,就会与这个新的神经细胞(或者新的多点的网络系统)产生临时性的联系,同样,这种联系又可以成为永久性的联系.于是,它们可以变得越来越庞大,成为一个巨大的系统.

  二、“独立思考”系统与其他知识系统的区别

  1、“独立思考”系统的前提条件:多疑、多思、不满足已有成绩或答案,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条件,否则,还需要思考什么?其次,个体需要思考的时候,往往没有办法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别人的帮助就是已有的答案,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只能独立思考.因此,儿童要建立这个系统,前提条件就是对他“多疑、多思、不满足已有成绩或答案”的习惯性的教育,而且,这个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学科、多系统的.

  2、“独立思考”系统的内涵:“独立思考”系统不象其他知识系统,它只有“多疑、多思、不满足已有成绩或答案”的习惯

2019-10-09 15:58:2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