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想念冰心与世纪同龄的冰心比我的父母还要年长十来岁,我的父辈已经是她的读者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买了一本旧版的"全一册"《冰心全集》,我至今记得我的父母看到这本书时眼睛里
王蒙:想念冰心
与世纪同龄的冰心比我的父母还要年长十来岁,我的父辈已经是她的读者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买了一本旧版的"全一册"《冰心全集》,我至今记得我的父母看到这本书时眼睛里放射出来的兴奋的光芒.
那时我就读了《寄小读者》、《英士去国》、《到青龙桥去》、《繁星》和《春水》,在写母爱
、写童心、写大海的同时,冰心同样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思.
50年代我读过她的一些译作,像泰戈尔,像纪伯伦,我真佩服她的博学.
直到70年代后期我才有机会与她老人家有所接触.她永远是那么清楚、那么分明、那么超拔而又幽默.她多年在国外生活和受教育,但是她身上没有一点"洋气儿",她是一个最最本色的中华小老太太.她最反感那种数典忘祖的假洋鬼子.她80年代写的小说《空巢》里表达了她永远不变的对祖国的深情.她关心国家大事,常常有所臧否.她更关心少年儿童,关心女作家的成长,关心散文创作.她既有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之心,又深知自己的特色,知道自己适合做一些什么,她不是只知爱惜羽毛的利己者,也不是大言不惭的清谈家.
她常常以四两拨千斤的自信评论是非.她说一件事怎么样做就是"永垂不朽"而换一种做法就是"永朽不垂".她说她不喜欢的一本刊物"只消改一个字就行了".她的话令人忍俊不禁.她会当面顶撞一些人,说什么"你讲的都是重复".而对她不喜欢的人不自量力地去求字,她就问:"你带了纸来了吗?你带了笔来了吗?你带了墨来了吗?没有这些,怎么样写字呢?"她说起她的这种"狡猾"摆脱纠缠的故事,她自己也禁不住得意地大笑.
她更乐于自嘲.她刻一方印章"是为贼"---隐"老而不死"之意.她自称自己是"坐以待币(毙)",她解释说是坐在家里等稿费---人民币.在她的先生吴文藻教授去世后,她说她已经能够做到毛泽东倡导的"五不怕"了,不怕离婚了.此外她已年逾九十,所以不怕杀头,也无官可罢无党籍可以开除.1994年她大病过一场,我去看她,她说:"放心,这次我死不了,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谢子(指她自己)呢,要活九十五."如今,九十五早已超过了,这就是"仁者寿"的意思吧.
然而对于国家大事,她是严肃的,她拿出自己的不多的稿费积存捐赠给灾区人民,她又拿出自己的钱办散文评奖.
她近年身体益弱,有一次我去看她---她连眼睛都睁不开了.然而,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是清醒的.后来,她的身体奇迹般地又恢复了.有一次我又去看她---她正在接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我劝她,不必满足一切记者的要求,您累了,闭目养神可也.她回答说:"那不等于下逐客令吗?那怎么好意思呢?"
我过去说过,冰心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文艺生活里一个清明、健康和稳定的因素.现在她去了,那么,回忆她、阅读她,这也是一个清明、健康和稳定的因素吧.在遇到困扰的时候,在焦躁不安的时候,在悲观失望的时候和陷入鄙俗的泥沼的时候,想想冰心,无异一剂良药.那么今后呢?今后还有这样大气和高明、有教养和纯洁的人吗?伟大的古老的中华民族,不是应该多有几个冰心这样的人物吗?
1第五段狡猾一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第五段描述的冰心与第六段身体益弱时仍不忍心拒绝记者采访是否矛盾?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