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爸妈烧回炕江岸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帮助儿子、儿媳收拾好凌乱-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文新的问题

  再给爸妈烧回炕江岸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帮助儿子、儿媳收拾好凌乱的新房,二老才依依不舍地告辞。老头儿怕老太累着了,要打的回去。老太说,看你烧包的,你有几个钱?老

  再给爸妈烧回炕

  江岸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帮助儿子、儿媳收拾好凌乱的新房,二老才依依不舍地告辞。老头儿怕老太累着了,要打的回去。老太说,看你烧包的,你有几个钱?老头儿问,你走得动吗?老太白了老头儿一眼说,你放心,不会让你背我的。老头儿笑了说,那就好,安步当车吧。

  二老互相搀扶着,走在空旷的青龙街上。寒风从衣服的每一丝缝隙处往身上钻,将体内仅有的一点儿热气全部驱散,人走在街道上,宛如置身冰窖中。前几天下了一场雪,虽然路面的积雪早已化尽,污水却结了一层冰,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稍不留神就会摔跟头。二老害怕踩死蚂蚁似的一步一步挪着,走了好一会儿,也没走出多远。

  老太突然停下来,皱着眉头说,我总觉得有个啥事忘了告诉小雯。

  老头儿没好气地说,你呀,就是操心的命,你还没叮嘱小雯一千回!光是安子夜晚睡觉不踏实,要记着替他盖被子,你就唠叨了四五次,你也不怕小雯烦?

  老太哧哧地笑了,捶了老头儿一拳,骂道,死老头子,不知好歹的货,人家不是关心你儿子吗!

  安子又不是三岁两岁,要你瞎操心!老头儿抢白她,从今往后你就往边儿靠靠,稍息吧,人家有人疼了。

  娶个媳妇儿卖个儿,咱们也指望不上安子了,往后啊,家里体力活儿靠你了,老头儿。老太捏了捏老头儿的手。

  我还没到坐吃等死的份儿上。老头儿不服。

  往五楼上背米、提煤,也够你喝一壶的了。老太怜惜地叹了一声。

  啊,对了,煤棚钥匙你拿了吗?回去还要烧炕呢。老头儿问。

  老太反问,没在你手上?你没找安子要?

  老头儿夸张地“啊”了一声,丧气地说,我的老寒腿,今天晚上可要遭罪了。

  不行,我得去拿钥匙。老太说着就转过身子。

  老头儿拦住了,责备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好日子,儿子的洞房花烛夜。你去了,不搅和了?

  那你的腿怎么办呀?老太急得直跺脚。

  回去冲个暖水袋焐上,凑合一夜吧再说,不是还有你这个老火炉?老头儿坏坏地笑了。

  老太又打了老头儿一拳,娇嗔地说,老没正经的。

  老头儿今天高兴,吃得高兴,喝得高兴,让人收拾了,抹了个红脸蛋儿,更高兴。老头儿摇头晃脑,得意洋洋。

  哟,老头子,我说有啥事儿没告诉小雯吧?你说到吃喝,提醒我了。老太慌慌地说,煤气灶上还煮着鸡蛋呢,他们会不会忘了关火?

  老头儿也慌了,虚虚地反问一句,他们该不会忘吧?

  你又不让我去,那咋办?老太挣开了老头儿的胳膊。

  给你。老头儿赶紧掏出一张电话卡。

  老太打个电话过去,小雯接的。原来,她早将鸡蛋从煤气灶上端了下来,关好了煤气。但是——

  什么,安子出去了?骑摩托车出去了?老太惊问。

  干什么去了?他没说?老太的腔调都变了。

  老头儿接过电话,镇定地说,小雯啊,我是爸爸,你别急,安子这孩子不会有什么事,我们了解他。等他回来了,你让他给我们打个电话过来,好吗?

  放下电话,二老就吵得如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

  二老风风火火拦了一辆面的,一溜烟儿地往家里赶,气喘吁吁地爬上五楼,打开门,差一点儿和正要出门的安子撞个满怀。

  你咋在这儿呢?老太拖了哭腔问。

  还不赶紧滚回去!老头儿山呼海啸般怒喝。

  爸,妈,我回来给你们烧炕。安子笑着说。

  我的傻儿子哟!老太说着,紧紧抱住了安子。老头儿胡乱地拨弄了一下安子的头发。安子一丝不乱的发梢上,有一点煤灰。(选自《小小说选刊》)

  1.小说塑造了一对可爱的老夫妻,请分析一下,他们可爱在哪些地方?(3分)

  答:

  2.小说的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寒风、结冰?(5分)

  答: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环环相扣,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5分)

  答:

  4.父母关心孩子,孩子疼爱父母,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读完此文后,你认为每一个人应如何将这一主题续写下去呢?(4分)

  答:

1回答
2019-10-14 21:5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高彦彦

  1.(1)他们之间互敬互爱(2)对儿子和儿媳充满深情的爱(3)具有幽默感。

  2.这是自然环境描写,作用:(1)为“老头儿”有老寒腿病需要热炕头做伏笔(2)从另一方面表现儿子惦记父母,在新婚之夜为父母烧炕的懂事、孝敬。

  3.先写街道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奠定基础,写二老议论今后的生活又引出煤棚的钥匙和烧炕的内容,写老头为儿子新婚高兴引出临走灶上还煮着鸡蛋,由操心煤气灶未关到打电话提醒,才知道儿子离开了新婚的新房不知去向,最后疑问解开:儿子回家给父母烧炕。

  4.(4分)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归纳、概括事件的能力,联系文章段落可回答好此题。

  2.寒风、结冰是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了怎样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什么样情感、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材料安排的把握,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文章的主旨。

  4.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考点:

  提炼文章主要信息自然环境描写及作用材料安排阅读启示

  点评:就一篇文章而言,写作的顺序也是灵活变通的。至于到底应该采用哪种顺序,要依据材料的特点、记叙事物的规律来定,尤其是要依据是否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而定。一句话,组织材料的顺序应该是文章中心最恰当的表现形式。解答阅读感悟类题目时,指出可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事例加以举例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考点

  分析:

  考点1:小说类文本阅读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三、小说的描写及作用:

  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四、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五、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C、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六、小说的标题及作用

  1、理解

  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

  A、线索,贯穿全文 B、点明主题 试题属性题型:难度:考核:年级:

2019-10-14 21:56:2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