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林学照的问题

  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

  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

2回答
2019-10-17 18:5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书宏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说明】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译词】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OK采纳把,我厚积,你约取,不能辜负了我肿蛮多文字啊!

2019-10-17 18:54:24
林学照

  写的多不一定好

2019-10-17 18:58:4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