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舌尖”上的争议》,完成小题。(共11分)“舌尖”上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晋川的问题

  阅读《“舌尖”上的争议》,完成小题。(共11分)“舌尖”上的争议常江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

  阅读《“舌尖”上的争议》,完成小题。(共11分)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阅读①②段,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4分)链接材料:《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3.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4分)

1回答
2019-10-18 04:0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沈潞

  1.参考答案: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

  评分标准:开放性试题,表意准确即可。(2分)

  2.参考答案: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2分)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2分

  评分标准:开放性试题,表意准确即可。(4分)

  3.参考答案:得出的结论是: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2分)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1分)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1分)

  评分标准:开放性试题,表意准确即可。(分类赋分,有层次,共4分)

  分析:

  1.

  2.

  3.

  考点:

  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内容概括、文意理解。

  考点

  分析:

  考点1:议论类文本阅读

  议论文复习备考应注意的是:

  (1)依据作者的感情倾向、见解主张,准确找到论点;

  (2)依据文章脉络,弄清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间的关系;

  (3)体会品味语境语言,理解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

  (4)把握开放尺度,联系实际,辩证分析。

  在议论文的复习中,重要的考查点有:

  一是论点。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的主张,从句子形式上看,往往是一个判断句。论点提出的位置不一。

  二是论证方法。需要我们掌握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三是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词语要结合原意理解文中的语境意;句子一般需要把抽象的、概括的语句形象化、具体化。

  四是文章思路。复习重点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这些,也就理清了思路。

  五是开放性试题。解答这类试题,紧扣文章是基础,把意思清楚、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是关键。

  试题属性题型:难度:考核:年级:

2019-10-18 04:04:3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