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6年级下语文第15课的预习资料】-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秦素春的问题

  【小学苏教版6年级下语文第15课的预习资料】

  小学苏教版6年级下语文第15课的预习资料

5回答
2019-10-19 14:2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德莉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前几天有幸听了陈建先执教的这一课,感觉陈老师的课就像一杯飘着缕缕幽香的茶,越品越有味。

2019-10-19 14:25:41
陈李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你们才学这儿啊太麽了

2019-10-19 14:29:02
曹益平

  1.作者章武

  天游峰的扫路人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天游峰: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海拔408.8米,它独出群峰,云雾弥漫,山巅四周有诸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

  2.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启发学生回忆,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2、揭示课题,设问置疑。

  二、自读课文

  1、提出一读的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指明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鼓励学生三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1)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涉及句意、中心思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的感知、理解,有的问题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是解决。

  4、理清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四、分段读课文

  五、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夷”、“傍”、“颇”、“瘦”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瘦”的书写。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六、作业

  1、读一读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

  3、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3)“一根银丝”指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5)小结。游客

  板书:天游峰:九百多级————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

  (3)出示有关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

  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读这段话。

  b、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4)小结。扫上山

  板书:每天一级级————

  扫下山

  3、精读第三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第一层。

  a、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他为何讲“不累”?

  b、有感情朗读。

  (3)分

2019-10-19 14:31:30
秦素春

  ()的天游峰()地打量

  ()星光()地抓住

  3选择关联词填空。

  不仅……而且……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既然……就……

  (1)()这位老人已有70岁了,()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

  (2)在这里,他()能呼吸清爽的空气,()还有花鸟作伴。

  (3)()我顺着九百多级石梯上了顶峰,()心里好不得意。

  3.预习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前几天有幸听了陈建先执教的这一课,感觉陈老师的课就像一杯飘着缕缕幽香的茶,越品越有味。

2019-10-19 14:32:49
马建州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前几天有幸听了陈建先执教的这一课,感觉陈老师的课就像一杯飘着缕缕幽香的茶,越品越有味。

2019-10-19 14:35:1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