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足手病,有什么症状,传不传染,等等.请详细介绍,急.-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江朝晖的问题

  什么是口足手病,有什么症状,传不传染,等等.请详细介绍,急.

  什么是口足手病,有什么症状,传不传染,等等.请详细介绍,急.

1回答
2019-10-21 17:2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谭树彬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九.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1.饮食应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春夏之交是病毒传播疾病高发的季节,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保证充足休息,不要让孩子太过疲劳,以免免疫力下降.还要提醒的是,也别让孩子肠胃太“疲劳”,少吃油腻、燥热、难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一旦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道病毒就会有机可乘.应该多吃蔬菜水果以及清淡饮食.

  2.注意个人卫生,勤消毒、勤洗手

  医生表示,由于肠道病毒特点是室温下可存活数日,50℃可以迅速灭活,烧开的水中无存活病毒.因此,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是在疾病流行期,注意食用和饮用新鲜熟食.最重要是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空气流通,饭前便后应及时洗手.

  专家介绍,这些肠道病毒对一般理化因素抵抗力强,抗乙醚、乙醇、煤酚皂液等一般消毒剂,耐低温、耐酸;而对氧化剂(游离氯、高锰酸钾等)却非常敏感,也可被甲醛、酚和放射线灭活.覃丽君提醒,现在广州天气潮湿,潮湿又最利于肠道病毒繁殖,所以家长可以到市面上买些家庭消毒剂对孩子的玩具、毛巾、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另外,餐具要放进高温消毒柜消毒.手足口病的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在阳光下曝晒,室内保持通风.

  3.适当给孩子服用板蓝根

  家长可适当给孩子服用一些板蓝根、维生素C防病.同时,增强孩子的体格锻炼,有利于防止本病的流行.

  4.学校应加强晨检制度

  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专家建议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十一.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哪些区别?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而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而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而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手足口

2019-10-21 17:25:5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