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6分)吾尝终日-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郭冬敏的问题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6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6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今之众人(许多人)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士大夫之族(类)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犹且从师而问焉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运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回答
2019-11-10 03:2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韩礼钟

  1.B2.A3.C4.①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②不知道断句停顿,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求教。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1.

  分析:

  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B.众人:一般人。所以选B。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分析:

  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修饰;C项,第一个“其”指代书,第二个“其”指代士大夫;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但第一个“于”是“对于”之意,第二个“于”是“向”的意思。故选A。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

  分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向外物学习的道理。所以选C。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

  分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生、异、假、不、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羞、谀。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19-11-10 03:22:4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