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绝句六首》(其五)杜甫舍下笋穿-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范为的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绝句六首》(其五)杜甫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注】:绝句也叫“截句”,意指绝句是截取律诗中的两联四句成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绝句六首》(其五)

  杜甫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注】:绝句也叫“截句”,意指绝句是截取律诗中的两联四句成诗。‚《绝句六首》,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听闻“安史之乱”平息以后写的一组描写草堂周围景色的诗歌。

  (1)本诗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古人向来重视炼字,请从两联中各找一个生动传神的词,结合诗句分析其精妙之处。

1回答
2019-11-19 03:3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毓桂

  (1)解答本题要从诗中找到作者描写的意象,有笋、藤、丝、草.然后借助诗中用词点明特征,注意“穿”“刺”“冉冉”“纤纤”.答案要描绘画面,点明意境特点,指出季节是春天,答思想感情可结合作者描绘的画面特点.本诗景物是充满生机的,又因注释里“听闻‘安史之乱’平息以后写的”推知作者的喜悦.

  (2)炼字首抓动词,第一联可注意“穿”“刺”在诗句中的作用,分析它们在表现景物特点上的表达效果,两个中任选一个即可.第二联可注意“冉冉”“纤纤”,因是叠音词,分析可从景物特点以及音韵特点等方面来进行,叠词任选定一个分析.

  答案:

  (1)本诗描绘了一幅春笋破土、藤发新枝、柳丝低垂、江草柔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因战乱乱平息而面对草堂春天美景的宁静喜悦的心情.

  (2)第一联中“穿”“刺”用得精妙,“穿”穿透、穿过,“刺”指向,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笋藤条在春天里焕发出强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欣喜愉悦的心情.

  第二联中,

  参考答案一:“冉冉”“纤纤”这两个叠词,突出了柳条依依低垂,江草纤细柔美的特点,同时,舒缓了节奏,使语言富有韵律美.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的心情.

  参考答案二:“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柳条比作丝绦,化平实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条轻柔低垂的美好形象,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三:“白”描写了江水的纯净洁白,与春草的新鲜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宁静闲适的心情.

  注:如果从意象选用,都是描写植物角度,从描写角度的变化,视野从内到外等,言之成理,适当给分,但不能给满分.

  译文:

  房舍下的春笋破土而出,庭院中的藤条也萌发新枝.大地回春柳条轻柔低垂,江水洁白春草纤细柔美.

  赏析:

  本诗是《绝句六首》其五,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解释这组诗说“此当是广德二年复归草堂时作”.第一首诗写积雨初晴之景,第二首诗写幽居自适之情,第三首诗见井渠而起咏,第四首诗状倏雨倏晴之景,第五首诗写草堂春日之景,第六首诗写江溪春夜之景.

  杜甫在草堂写的很多五言绝句,也是亲近天籁的绝妙佳作,一首诗,二十个字,就是一幅构图独特,画面优美,意境幽深的画.

  本诗描写草堂春日之景.笋穿壁,藤刺檐,此近景.丝冉冉,草纤纤,此远景.“笋穿壁”写出春笋破土而出,“藤刺檐”描写藤条长出新枝,“丝冉冉”是写柔美的柳条,“草纤纤”是写春天的嫩草,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些五绝中描绘的风景,都是杜甫日常所见,信手拈来,以直白朴素的文字,构筑成精美的诗篇.草堂周围的风景,其实非常有限.但在诗人眼中,景物却是瞬息万变,一年四季,一天四时,都会生出不同的美景.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天地间的每一点变幻,都会繁衍成韵味无穷的诗意.《杜臆》:此诗具见幽致.

2019-11-19 03:41:2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