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十篇短篇文言文附练习及答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宋宜斌的问题

  【求十篇短篇文言文附练习及答案】

  求十篇短篇文言文附练习及答案

1回答
2019-11-19 04:2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耿昌茂

  [《蔡勉旃坚亡友财》原文]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不语郎君 故:_____________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 语:_____________

   ③亡何,其人亡亡:_____________

   ④而翁知我而: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卒辇而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所以

   ②告诉

   ③通“无”,没有

   ④你,你的

  2.①哪有寄存一千两白银却没有凭据的?

   ②(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白银)送还给了他.

  3.“重诺责,敦风义”或者“诚实守信”.(意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文中"积水空明"四字描写的内容表现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2.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句便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夜景,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一下它的高超之处吗?

  3.最后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苏轼在文中写竹子与柏树的用意何在?

  5.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以其中一句为前.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案:

  1.表现了月光的清澈透明.

  2.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结尾抒怀,更出意境!结尾“闲人”二字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

  4.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5.表达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

  6.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请解释“宣王说之”中的“说”的含义,并写出《论语十则》中用法相同的句子.

  2.成语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

  答案

  1:高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滥竽充数,比喻没本事却混在有本事得人群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客人问元方的父亲在不在家时,元方直接回答“已去”行不行?为什么还要加上“待君久不至”这一句?

  2.你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作为依据.

  答案:

  1、不行,因为文章要体现人物的诚信.

  2、陈太丘守时诚信、友人知错就改、元方率真、聪明.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哪一个词语能统领全篇?

  2“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灵,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3陋室外是什么颜色?景色有何特点?

  4品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与入的秒用.

  5“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可否换成”群儒”?请说说理由

  答案: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斯是陋室;有仙则灵,有龙则灵暗喻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外部环境的美.

  5.不能,鸿儒乃大儒,群儒一词中不乏包含了一些腐儒.

  [《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

  1.①多②树立或立

  2.D

2019-11-19 04:31:4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