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所有写作手法(就是抑扬什么的),一定要带例子!可能是我没说-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云亮的问题

  求所有写作手法(就是抑扬什么的),一定要带例子!可能是我没说清楚.写作手法也叫修辞手法.就是什么抑扬,典故等等的,一定要带例子,

  求所有写作手法(就是抑扬什么的),一定要带例子!

  可能是我没说清楚.

  写作手法也叫修辞手法.就是什么抑扬,典故等等的,一定要带例子,

1回答
2019-11-28 04:0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洪晴华

  简单的说几个常用的吧,为了权威一点我可是一条一条查的啊!

  比喻(这个分明喻暗喻借喻,虽然考试来说不用分这么细但还是说下)

  明喻即“甲像乙”,会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这样的词,比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俗烂的例子,这不好理解么)

  暗喻,即“甲是乙”出现“是、成为”这样的词,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即以甲代乙,没什么标志,像“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顺便说下这个很少考)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你该懂的,不举例了.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如,难道我们不该XXXX吗?其实就是我们应该啦.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一下找不到白话的,古诗中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咳咳咳,以上比较权威,下面的有些就是我的理解了

  用典

  用典故,李商隐的词里最多了.用典故可以是借古讽今,也可以是借用一些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底蕴,使其更立体.

  如“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一词指屈原“离骚”、“九歌”赋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我个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雨果先极力丑化他的相貌及过往,然后再赞美他的灵魂的高尚.

2019-11-28 04:06:2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