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以《竹里馆》《鹿柴》为例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禅”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试以《竹里馆》《鹿柴》为例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禅”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试以《竹里馆》《鹿柴》为例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禅”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试以《竹里馆》《鹿柴》为例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禅”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幽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远离尘世嘈杂,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物我一体,浑如天籁全诗总共四句,表面看来,平平无奇.
诗中写景,只有六字:“幽篁”、“深林”、“明月”.“幽”、“深”、“明”三个形容词,也普通寻常,毫无新意巧思可言,仿佛只是随手写了眼前景物,没费什么功夫去刻画、涂饰.诗中写人,也只有六字:“独坐”、“弹琴”、“长啸”.既未绘其漫弹舒啸之状,也不见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亦没花任何笔墨来描状.营造了一种令人自然而然心向神往的意境.诗中的月夜深林之景,如此清幽;弹琴长啸之人,如此超然.可以想见,诗人是在忘却世情、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本就清幽澄净的竹林和明月悠然相会,而后命笔成篇的.
诗人写这首诗,全是景之所至,情之所至,物与心会,意与景和.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静寂,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却是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鹿 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境界顿出. 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