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但语文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经常忧心忡忡.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实际上,写作也是一种美育.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对美的追求,他有什么必要写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让他们获得知识更为重要.2、社会方面的原因任何困扰语文教育的问题,除了教学法及学科本身的因素,往往有其社会原因.长期的应试教育阻滞了人的思想发展.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敢展现个性,缺乏自由的想象,丧失了自由表达的欲望,也缺乏自由表达的激情.学生在课堂学习写作,也通过社会各种渠道接受有关写作的信息.可是,城市学生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农村学生不参加劳动,生活积累较差.所以,学生的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学生写作缺乏个性,也在于他是在没有个性的环境中成长的.长久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长久地接触低俗文化,不要指望他能写出有个性有魅力的文章.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是基本能力,现今的中小学教学往往没有把写作当作基本能力去认识,总是提出过高的要求.社会常常把写作当成一件大事却没有把它作为现代社会中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3、写作观需要反思反思时下的作文教学,有些失误体现的显然是观念偏差.首先在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写作和理科解题不太一样,一般而言,只有好与不太好之分,未必有对错之别.起始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高在何处,写得不多,难有成就感,久而为难,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其次是要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有个人的思想,有个人的人生感悟,有独特的生命体验,作文才有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说先把你想的事情写出来,这正是了解少年儿童思维特点的因势利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很多教师在这一问题上认识尚不到位.思想的束缚也让一些教师的作文评价不知好歹,他们的评价尺度直接妨碍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4、教师自身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抱怨学生不爱写,抱怨学生作文水平难提高,那么,教师自身的写作状况如何,教师本人一年写多少作文?由于应试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当今教师读书少,令人担忧;而语文教师不写作、怕动笔,却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教师自己不写作,缺乏写作经验,却能批改学生的作文,甚至敢于指导,实在有点不可思议.教师不写作,可能是作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写作是个人体验很强的实践活动,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才有可能熟悉学生的写作过程.只有具备个人的切身体验,教师的指导才会令学生信服,才有效果.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1、在素养的层面重新定义阅读教学观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定期添购课外书,充实学校图书馆(室),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在校园的走廊、运动场等地方设立阅读角,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他们喜欢的书本.阅读的范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不要只局限在语文教材中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跨越一本教材进行阅读教学;二是阅读的种类要多,不要只局限在文学性作品中.因为阅读不只是涵养精神,还是获取新知,特别是在资讯时代,从海量信息中抓取有用信息,提炼写作素材,更是需要贯穿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家庭和学校应让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多接触社会,关心时事的同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养成记日记的习惯.2、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给别人听、交换修改、交流写作心得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1)树立信心.学生初次尝试互相修改作文,有的感到新奇,有的感到畏惧,认为自己连写作都还有许多不足,怎么有能力去修改别人的文章.我们首先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品质、写作性格进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有修改他人作文能力的信心,鼓励他们在互相修改、讨论、交流中提高、进步.信心,是干成大事的动力.有充分的信心.可以从不会到会,从幼稚到成熟.我们采用同桌互改,小组互评,从引导学生学会修改错别字、修改用词不当开始,再到修改语句的不通,最后到学会选材、整篇的布局等方面的评价.这一渐进的过程,学生既发现了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又逐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共同的提高.当学生发现了他人作文中的某一点问题后,他们讨论得很热烈,找资料,问同学,甚至发生了争执,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这是教师一去笔评改作文所无法达到的功效.(2)传授方法.学生有了信心之后,就要传授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这样能做到既有统一,又有创新.作文修改方法,有符号的使用:如错别字的标记符号,词语顺序更换符号,多余词语、重复句子的删去、添加词语和句子的符号,精彩语句的着重符号等.还有评语的几种写法,如眉批、尾批、边批的写法.最后是作文和字迹按优、良、中、差评定等级,标明日期等.修改方法的传授,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仅仅讲一下还不行,还要边讲边练,每讲一种方法,就让学生在他人或自己的作文本上找出一例或几例来试一试.每发现一个问题,他们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是教师代替修改作文,学生难以感受的过程.通过两三次互相修改作文,这些方法就逐渐被学生所掌握了.(3)弄清过程.学生互相修改作文,人数多,涉及面广,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新课标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学习写作的快乐.让学生将作品朗读给同桌听,自我修改.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让同桌之间,互相修改对方作文.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沟通见解.第一步同桌互相修改,你读我听,或我读你听,听后谈感受,然后互相修改.第二步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读,其余三个听,他们一起讨论,一起修改,写出评语,给出等级.第三步,在前面修改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拿去请教其他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第四步,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让各组汇报修改情况.让作文修改得比较全面、认真的学生谈修改体验.(4)实践提高.学生在掌握了方法,弄清了过程之后,还要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学生要通过互改、互评,学习他人写作成功的地方,找出别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在朗读、修改、评议过程中,领悟小作者中的选材、遣词造句、结构顺序等.学生在一起面对面的讨论,虽然不是很全面、很有见地,但比不讨论要好.这是学生走上成功的第一步,不能因噎废食,否定学生互相修改作文的积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不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一概置之不理,而是每次先抽查一个班级的上、下、差三个层次的作文各3——4篇,在了解这次作文基本情况之后,去指导